胸痛中心各小组成员

二、胸痛中心各小组成员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为一把手工程,由赵登富院长主持,陈社军副院长负责主抓,其他副院长配合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张永发兼任主任,范志民为副主任,负责胸痛中心委员会相关工作。委员会下设行政组、医疗组和各专责小组。

(一)行政后勤保障组

行政后勤保障组牵头科室为院长办公室,负责人张永发,联系人罗炜。负责保障、配合、协助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组成人员:张永发、何永芳、杨建明、王玉娟、杨江飞、罗炜、陈小凤、何辉、安华、张平军。

(二)医疗组

医务组牵头科室为医务科,负责人杨江飞,联系人苟小岩。承担具体规划、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调动和使用医院内外各种资源完成胸痛中心建设任务。护理组牵头科室为护理部,负责人张莉巧,重点负责指导护理人员接受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并不断持续改进。

组成人员:杨江飞、张莉巧、范志民、郭继龙。

(三)专责小组

专责小组牵头科室为内科,负责人郭继龙,联系人苟小岩。负责胸痛中心具体业务工作开展。

1.院前组(急诊科)

组 长:范志民

成 员:由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师护士和救护车司机共同组成。

职 责:负责呼救120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网络医院急性胸痛患者的转运途中救治。

2.分诊组(急诊科和门诊部的分诊护士、挂号处)

组 长:赵彦芳

副组长:王丽 陈小凤

成 员:急诊科、门诊部承担分诊任务的护士和挂号处工作人员。

职 责:①根据本院分诊流程图实施规范化分诊,在最短时间内(通常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分类并分别送至相应的诊疗场合进行后续诊疗工作,即将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仍有严重胸痛的患者送进抢救室进行后续紧急处理,而生命体征稳定且就诊时已无胸痛的患者送至能在FMC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岗位,在完成首份心电图后交由首诊医师进行后续处理。②在FMC时启用、填报时间节点管理表。

3.急性胸痛诊室(急诊科 内科 外科)

组 长:郭继龙

副组长:范志民

成 员:负责急性胸痛门诊工作的急诊科、内科、外科全体医师。

职 责:承担急性胸痛、胸闷患者的接诊及后续在急诊室期间的诊疗任务,包括留院观察(简称留观)患者的后续处理。

4.急诊抢救组(急诊科 内科)

组 长:郭继龙

副组长:范志民

成 员:急诊科全体医师及护士,内科负责急性胸痛会诊的总住院或值班医师。

职 责:负责经120途径、自行来院以及部分转诊入院、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的紧急救治任务,为后续专科救治创造条件。

5.远程会诊组(内科 外科 急诊科)

组 长:郭继龙

成 员:内科、外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

职 责:负责网络医院远程心电及临床会诊,指导网络医院及转运救护车上的救治、出院患者的康复指导和远程监护会诊,须能随时为救护车和网络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6.急诊溶栓团队(内科 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

组 长:郭继龙

成 员:承担急诊溶栓诊疗任务的医师、护士、技师。

职 责:随时开展急诊溶栓诊疗,并在诊疗过程中按照相关诊疗流程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时间节点管理制度。

7.培训组(内科 外科 急诊科 科教科)

组 长:郭继龙

副组长:杨江飞

成 员:由内科、急诊科、外科熟悉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具备较强临床和理论基础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科教科组织实施。

职 责: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和讲稿,实施院内外的各项培训任务。

8.数据管理组(内科)

组 长:郭继龙

副组长:申寒芳

成 员:专职和兼职的数据管理员,与急性胸痛诊疗流程相关的岗位人员。

职 责:负责急性胸痛病例的数据时间节点、诊疗过程及预后等信息的采集、填报、核对、分析和管理。另外,专职数据管理员需具备临床医学、护理相关教育背景,熟悉胸痛中心工作流程以及ACS流程过程,具备ACS相关以及胸痛中心专题培训并获得证书,并参加有关数据库管理的专门培训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