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选录

第六节 典型病例选录

术中低体温致全麻苏醒延迟成功复苏1例

患者信息:患者,男,59岁,体重59kg,泌尿科20床,因膀胱肿瘤于2015年12月5日上午9∶25时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术。术前常规量全麻诱导,插管顺利,给予丙泊酚每小时280mg微量泵泵入,1%的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平稳,手术顺利进行。

基本过程:于10∶35时心率增快,120次/分,加深麻醉,心率无减慢。给予2%利多卡因50mg静推,心率仍维持110次/分。11∶35时术中出血较多,立即加快输液速度,并输入红细胞400ml;10min后血压下降至80/40mmHg,给予多巴胺2mg静推,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巴胺60mg,ivgtt,血压回升至100/70mmHg,同时停止异氟醚吸入,加压输血,后血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16∶05时手术即将结束,刺激病人无反应,麻醉较深,即刻给予暖风机、电热毯保温,输液体加温,多沙普仑0.05,ⅳ,纳洛酮0.4mg,ⅳ,16∶35时手术结束,刺激仍无反应。

立即上报科主任及分管副院长,申请院内多科室急会诊,同时申请了“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急会诊。经详细查体、多方讨论后,初步考虑“缺氧缺血性脑病”“术中低体温致苏醒困难”,患者病情危重,即刻向家属通知病危,行血气分析及头颅CT检查(后因患者无法脱离机械呼吸未做),基本同意当前治疗措施,继续对症复温治疗。结合术程情况,麻醉科讨论认为患者术中并没有发生明显缺氧,但存在术间温度较低、术中失血过多,入量不足并输入库存血,低体温致全麻苏醒困难。诊断明确后,继续当前治疗方案。

对症处理后患者四肢冰凉,末梢循环差,尿量<50ml/h,心率120次/分左右,血压100/60mmHg,测量体温34℃~35℃,17∶15时查体发现病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尿量少,给予速尿20mg ⅳ,继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后仍体温低,遂给予多沙普仑+纳洛酮促醒及甘露醇降颅压,继续予以平衡液纠正休克。于20∶00时量体温35℃,病人血压开始升高,达160/100mmhg,瞳孔散大,双侧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20∶40时体温回升达37.3℃,血压接近正常水平,心率120次/分,但刺激仍然无反应;22∶30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血压、脉搏趋于平稳,刺激仍无反应。23∶45时,意识恢复,唤之能应,能够完成睁眼及指令性动作,四肢肌力逐渐恢复。10分钟后,病人能够清晰地回答问题,脱氧氧饱和度达92%,确定病人完全苏醒恢复,反复间断脱氧后SPO2稳定在93%左右;于00∶35分,安全送回病房。

病例总结: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其原因有麻醉剂的作用,再加上体腔蒸发、静脉输血输液、膀胱冲洗及腹腔灌洗等原因,一般患者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肌体代谢虽有干扰,但大多可以耐受,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及小儿患者,术中持续低体温可使肌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麻药代谢障碍,甚至苏醒困难,危及生命。总之,现在术中低体温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由于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