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务开展情况

三、业务开展情况

2010年8月8日,医院组织抽调章静及其他科室人员前往舟曲参加泥石流救灾。

手术室于2014年2月17日开始实施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记录本。将现有的手术间分为7个小组(即泌尿、妇产、普外、骨科1、骨科2、眼科、耳鼻喉小组),对手术间进行了专科、专人管理,固定手术间的耗材、设备,护士每3个月轮转一次,做到了相对的固定,每个人对所管手术间的设备、仪器熟练掌握,使得在手术过程中能准确、积极地完成配合工作

1.2014年开始,手术室逐步进行了必要的整改

将无菌溶液浸泡持物钳改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持物钳。

将外科洗手法改为外科刷手法。

为了和病房护士做好手术患者的交接工作,新增手术病人接送卡。

为了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科室购置一台恒温箱,将使用中的液体进行加温。

将普通纱布块改为锁边加显影线的定制纱布,便于清点。

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交于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清洗、打包、消毒。

使用成品油纱,消毒液、棉签使用小包装。

将普通手术衣改成全包裹手术衣。

将传统的戴手套法改为无接触式戴手套法。

将使用后的湿化瓶进行清洗、浸泡、干燥保存。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成员:刘翠兰、陈苏芳、贾丽丽)。

重新制定、细化了工作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流程。

对科内所有设备、仪器建立了“仪器使用登记本”,一机一本。

对手术病人实施了术前访视制度。

手术病人必须穿病员服进入手术间。

2.对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革新

护理部要求:每输血200ml就应填写一次输血护理记录单。

根据院感科要求,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锐器应放入锐器盒;每台全麻术后进行麻醉机的管道消毒。

取消贮槽的使用,对所用无菌敷料采用独立、小包装法。

取消用戊二醛浸泡手术器械。

手术开台取消无菌持物钳的使用,采用徒手打包法。

规范手术前抗菌药物的应用(于术前30分钟使用)。

建立了外来器械登记本,并做好记录。

将原有的普通手术室改建为层流手术室。

3.2018年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服务项目:

术前1日,巡回护士前往病区访视患者,查阅病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程度。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禁食水、勿佩戴首饰、取下假牙),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间的环境、麻醉方式、手术流程及配合要点。

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确认手术部位标识。

4.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服务项目

术前30分钟进入手术间;检查手术间环境,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准备手术器械及敷料。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患者入室后,认真核实,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及时保护患者隐私,并给予适度约束。

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操作。

正确摆放体位,注意骨骼隆突处及易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

合理放置电刀负极板。

术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方再次核实,确认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手术全程做好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手术医生一起做好手术所有物品的“三查、四清点”工作,并认真、准确记录。

术中妥善保管好手术标本。

手术结束后,再次检查患者受压皮肤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有无渗出、包扎是否妥当。

5.手术患者术后护理服务项目

密切观察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详细记录。

术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或ICU,转送患者时注意安全防护,注意保暖。

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卧位,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保障各种管道的正确连接及通畅。

患者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并记录。

2018年3月10日,手术室搬入层流洁净手术室,同时对原有的普通手术间进行改建。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降低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率,尤其是关节置换术和颅内手术,保证患者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每天对手术间物表进行擦拭消毒;每周六对手术间回风口进行清洗;每三个月更换初效、中效过滤器一次;一年半更换高效过滤器。

将净化空调机组的维护、保养承包于第三方,建立维护、保养登记本。每半月对机组进行维护、保养一次。

每月25日在手术室净化空调运行中进行手术间的大扫除(天花板、墙面、地面、物表等清洁擦拭)。

清洁工作完成后,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继续运行,直到恢复规定的级别为止,一般不少于该房间自净时间(15—20min)。

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级别的手术室的清洁工具不得混用。垃圾装入袋后送走,使用过的清洁工具要消毒。

应湿式打扫,所使用的清洁工具一般选用不掉纤维织物材料制作。

物品进入手术室时,脱包除尘,在净化系统停止运行期间,不允许把大物件物品搬入手术室。

洁净区不得开窗进行自然通风。

手术室每月由院感科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