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选录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录

病例一 住院号:202000××××

PPD试验强阳性确诊肺结核1例

患者符某某,男,47岁,主因“咳嗽、咳痰1月,加重伴乏力、盗汗2周”于2020年1月14日10∶58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嗽呈阵发性,痰量少,不易咳出。无明显呼吸困难、咳血、胸痛等症状。因症状轻,未予以重视,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于2周前出现乏力、盗汗等症状,自行口服药物(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医院求治。门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以“支气管炎”收住入科。查体:慢性病容,表情不安,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无干湿性啰音。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结核抗体阴性,血沉:0.5mm/lh;痰涂片:镜下未找到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核酸检测:阴性;胸部CT:两肺炎性病变可能,不除外两肺上叶结核,心包少量积液。入院诊断:1.支气管炎;2.肺部感染。入科后给予抗感染、化痰、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第3日观察PPD试验结果:红肿硬结直径大于20mm,并伴有水泡,结果PPD试验:++++。出院诊断:肺结核、痰阴、初治。给予FDC-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1月后我科门诊复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经6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患者痊愈。

病例二 住院号:201902××××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诊治结核性胸膜炎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

患者袁某某,男,47岁,主因“咳嗽、咳痰,伴气短、乏力、盗汗2周”于2019年12月18日14∶59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偶有咳痰,痰为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并伴有乏力、盗汗、气短及左侧胸痛等症状,无明显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咯血等症状。发病后就诊于私人诊所,给予口服药物(药名及剂量不详)间断治疗10余天,症状无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遂来医院求治。门诊经查胸片示:左侧胸膜粘连并大量胸腔积液。为求明确诊治,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以“1.左侧胸腔积液;2.结核性胸膜炎?”收住感染科。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表情不安,口唇微绀,咽部无充血水肿,腹式呼吸,呼吸急促。左侧胸壁语颤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左肺中下野叩诊呈浊音,右肺叩诊呈清音。左肺中下野呼吸音减弱、消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0%;CRP30.596mg/L、hsCRP>10mg/L;血沉:10mm/1h;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核酸检测:阴性;胸部CT扫描: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左肺膨胀不全,建议治疗后复查;胸腔B超:左侧胸腔积液。

2019年12月19日10时许经与患者家属谈话同意并签字后,由主治医师杨建全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胸水取样,并送检胸水常规及病检。检查结果回报:胸水常规:颜色黄色,比重1.02;白细胞计数2857.0×10^6/L,蛋白质定性++,多核细胞11.5%,单核细胞88.5%;胸水病检镜下示:主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PPD试验:+++。明确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住院治疗13天,引流胸水约6000ml,出院时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核病防治门诊给予FDC-2HRZE/10HRE方案规范抗结核治疗,感染科门诊数次复查血常规、血沉、CRP、肝肾功及胸部CT平扫检查,现患者病情基本痊愈。

病例三 住院号:201901××××

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多并发症老年患者1例

患者郑某某,男,71岁,因“上腹部胀痛,伴乏力,纳差1周余”于2019年9月16日9∶56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周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进行性憋胀不适,并伴有乏力、纳差、黑便等症状,无恶心、呕吐、行为异常等症状,发病后遂前来医院普外科求治,以“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收住入院,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5天,患者腹痛症状缓解,乏力、纳差、腹胀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故邀请感染科会诊,建议转感染科进一步诊治。遂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收住本科。患者发现“慢乙肝”病史1年余。查体:营养不良,神志意识清楚,慢性病容,表情不安,被动半卧体位,扶入病房,对答切题,查体合作。颈静脉轻度怒张,腹膨隆,腹部静脉曲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压痛(++),平静呼吸时,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腹围95cm,肠鸣音减弱。双下肢中度水肿。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2%,血小板计数58.0×109/L;生化:AST 56.0U/L、ALT 27.0U/L、AST/ALT2.07、TBIL71.9umol/L、DBIL35.9umol/L、IDBIL36.0umol、ALB31.9g/L、ALP 130.0 U/L、GGT68.0 U/L、CHE 3626.0U/L、TBA24.9umol/L、K 3.93mmol/L;HBV-DNA:6.503E+05IU/ml;乙肝五项: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肝纤维化四项:Ⅳ型胶原205.39ng/ml,Ⅲ型前胶原N端肽2.21ng/ml,透明质酸>1000.0ng/ml,层粘连蛋白168.41ng/ml;出凝血:D-二聚体2.06ug/ml、纤维蛋白原含量1.41g/L,凝血酶原时间16.62秒,PT国际标准比值1.43;胸片:两肺纹理增粗;上腹部CT平扫:腹水并肝硬化可疑,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ST-T改变,异常心电图。入院诊断:1.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3.腹腔积液;4.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房性早搏。

于2019年9月16日15时30分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签字后,由杨建全主治医师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并送腹水常规及病检。结果回报示腹水常规:外观,淡黄色、微浑浊,黏蛋白定性实验(+),WBC计数:205×109/L,单核:87.8%,多核12.2%;腹水病检镜下示:主见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未见核异质细胞。给予抗感染、ETV抗病毒、保肝、利尿、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9天。出院时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及腹水消退。于2019年9月25日复查腹部彩超示:1.肝弥漫性病变,考虑肝硬化,肝内钙化灶;2.胆囊炎;胆囊结石(多发);3.脾大;4.左肾小结石。出院诊断:1.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3.腹腔积液;4.血小板减少;5.低蛋白血症;6.上消化道出血;7.自发性腹膜炎;8.胆囊炎并胆囊结石;9.肾小结石。出院后我科门诊数次复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稳定。

2016年3月宕昌县境内及周边县市暴发流行麻疹疫情,截至当年6月底共收治“麻疹,麻疹合并肺炎”病例387例。在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连续工作、全力奋战下,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无因重症转院及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