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螺旋式上升

恶性螺旋式上升

要是这种复苏运动能够停在平衡点上就好了!但我们在上一段落中的叙述已经暗示将会出现一种恶性螺旋式上升——与恶性螺旋式下降相对应。同螺旋式下降一样,它也涉及九个振荡因素中的三个,即债务、货币流通和货币的实际价值。随着通货再膨胀减轻了债务的实际负担,很多债务人,包括一些新的偿还能力较弱的借款人,都被引诱去进一步扩张他们的企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会借入更多的债务,这进一步稀释了货币的价值,因此也进一步减轻了实际的债务负担,而这又会诱使商业世界中更多的人(包括一些新的偿还能力更弱的借款人)去借入更多的债务,依此类推——直到债务的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再一次快于每一单位货币价值减小的速度,人们意识到必须改变已经存在的一种过度负债的局面时为止。然后,借款行为会减少,清偿行为开始;经济再一次朝着萧条的方向发展。

[1]由此可得出结论,现代企业尤其会感受到紧缩的痛苦,因为其管理费用和固定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商业组织继续保持它们较多的固定支出、较少的经营费用的这种倾向(这种情况似乎非常可能),那么它们的利润对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将会越来越敏感。

[2]当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技术上的改进以及优化的科学管理使得支出也大幅减少时,这种效应可能会减轻或避免。

[3]放大过程的细节已经由艾奥瓦大学的切斯特·菲利普斯(Chester Phillips)院长在其所著的《银行信用》(Bank Credit)一书中进行了阐释;近来,耶鲁大学的詹姆斯·罗杰斯(James Rogers)教授还用数学方法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4]货币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区别就如同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债务与实际债务之间的区别一样。但它要更为复杂一些,因此也更容易被忽视。我们在一个时点上就可以将货币工资转换成实际工资或将货币债务转换成实际债务。但要想将货币利率转换成实际利率,我们必须将至少两个时点纳入到我们的考虑之中,即订立债务契约的那个时点和偿还债务的那个(或那些)时点。想了解进一步的分析,请参阅欧文·费雪所著《利息理论》(MacMillan,1930)一书的第ⅩⅠⅩ章。

[5]但各种名义利率本身变化也是不均等的。放款人的悲观情绪会使他们对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借款人提高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至少相对于他们给安全性更高的贷款所设定的利率是提高了的。也就是说,在经济萧条时期,这两个级别的贷款之间的自然差距被拉大了。

[6]附录Ⅰ中提供了一个表格,里面涵盖了这九个因素的一些复杂的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