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
2025年09月10日
恐慌
9月29日,恐慌情绪开始出现。10月24日,1,300万股股票换手。许多人失去了一生的积蓄。另外一些人则买进了这些廉价股票,五天以后,他们也被市场所吞噬。那年的10月29日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经历的最为黑暗的一天。据说,当天市场上有100万人进行了交易。接近1,650万股股票换手。这一天,股票自动报价机显得如此迟缓和滞后。打个比方,某人以市价委托的方式卖出某一股票,轮到他的委托被执行时,他是按照40美元的价格成交的,而此时自动报价机显示的价格还是70美元。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一天之内便蒸发掉。
接着,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引人注目的日子来临了——11月13日。联邦储备系统试图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的方式来阻止股市的下跌;它还于14日降低了再贴现率,但效果非常短暂。持续了几周的暴跌终于在11月13日那天结束了,至此,股价水平已经下跌了42%;在10月和11月这两个月期间,230亿美元的市值灰飞烟灭。不过,这只是恐慌的结束,并不是股票市场下跌行情的结束。
1929年10月4日,经纪人贷款开始显露出崩溃的迹象;接下来的时间里,崩溃的速度越来越快,据说,在短短的几周之内,便损失了30亿美元。[4]到1932年3月,在经历了几次短暂的反弹之后,工业股票价格水平已经跌去了77%,经纪人贷款则减少了94%。
恐怕再没有比这次股市暴跌更好的例子用来解释股票市场贷款和股票市场价格水平之间的恶性循环了。伴随着每一次的廉价清偿,都会有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每一次价格水平的下降都会将新的一批人卷入到进一步的清偿过程中来,而这又会进一步降低价格水平,从而引发更多的债务清偿,如此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