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戈兹布拉夫法案》

1932年的《戈兹布拉夫法案》

然而,众议员斯特朗和艾伦·戈兹布拉夫却一直在众议员中间进行着关于稳定政策的教育宣讲,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年。最终,在1932年,主要是设计用来通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政策来服务于全国物价水平这一特定目的的《戈兹布拉夫法案》被提交投票表决。

当然,《戈兹布拉夫法案》只是第一步。对于美国来说,一个完善的货币体系将不会仅仅依靠联邦储备系统。它应该将全部货币(而不仅仅是存款货币)都置于一个常设机构的控制之下,比如一个全身心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委员会。这样一个委员会的工作将不会因一些与其主旨无关的私人问题而变得复杂化,例如那些困扰着银行经理的问题,而它却会得到来自众多银行经理以及所有职能与货币有牵连的政府机构的合作。为了计算价格指数、研究工资和其他一些问题,它可以获得劳工统计局的合作。它还会获得财政部、铸币厂以及(最重要的)联邦储备系统的合作。该委员会还将与当地的、外地的以及国际的一些银行进行合作。关于这样一个委员会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见附录Ⅵ。

众议院以一个压倒性的表决结果289∶60通过了《戈兹布拉夫法案》。尽管获得了来自各方,包括农业和劳工组织的大力支持,但当它被提交到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时,却遭到了否决。参议员格拉斯是《戈兹布拉夫法案》未能获得通过的罪魁祸首,他在1913年供职于众议院时就利用其影响力从《格拉斯—欧文法案》(后来成为《联邦储备法》)中删除了稳定条款。

该法案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引发了一种担忧,即它将迫使美国脱离金本位制,并开启一场有如德国式的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这种担忧情绪在国外表现得尤其明显。造成这种担忧的原因部分出于现实的理由,如黄金的不确定性局面以及将物价推高到法案期望达到的1921—1929年水平的一种看似不可能性,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该法案的误解和因此而导致的歪曲报道,从而令已经因持续太久的萧条而绷得过紧的公众神经再次遭到了过度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