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生产理论(over-production theory)

过度生产理论(over-production theory)

13.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对过度生产理论持怀疑态度,但在我看来,至少在繁荣时期,该理论还是存在着理论上的可能的。我不接受那种陈腐的观点,即“一般意义上的过度生产是不可能的,也是难以想象的”。但这里我并不想就这一话题展开争论。

根据卡尔·斯奈德所做的重要的统计学研究来看,生产似乎是以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向前发展的,因此很难把它想象成一种导致大萧条发生的主要因素。作为许多次大萧条一个共同特征的存货的大量积聚,准确点儿说,似乎更像是萧条的症状或与其相伴而生的结果,而不是其产生原因。

当然,出于生产的目的,企业签下了许多借债合同。如果债务人对于其自身债务安全边际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这很可能是由于他对于其产品的市场接纳程度的预判在一开始便出现了问题。过度生产本身不大可能成为一种令萧条长期存在下去的持续性力量。如果仅仅是过度生产导致了萧条的发生,那么在我看来,经济将很快并几乎是自动地进行自我修正。

尽管如此,过度生产还是可能会令债务的清偿行为突然发生。让借款人和其贷款人对于债务的状况感到惊慌的早期征兆之一很可能是借款人在市场上对于其商品所表现出的失望情绪。或许,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1929年时(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在债务体系崩塌前的两三个月,生产、工资支付总额以及物流运输就已经开始萎缩。此后,就连最英明的生产者也会遭受打击,并不是因为其过度生产,而是因为被卷入了债务清偿的旋涡之中;因此,为了清偿债务,他们被迫将全部商品的生产转化为生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