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对于发生于1929—1932年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汉森教授曾经这样说道:“正如约瑟夫·熊彼特教授所指出的那样,1930年这一年不仅进入了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中的下降期,而且也位于中周期(朱格拉提出的)的下降阶段,同时,该年中的一段时间(可能是下半年)还跌入了40个月的短周期(珀森斯和米切尔提出的)的谷底。这三种周期会聚于1930—1931年,解释了这次萧条如此严重的部分原因。”[1]

本书并不是试图论证过度负债是1929—1932年间经济大萧条的唯一解释,甚至并不认为过度负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通货紧缩是导致这次萧条的全部诱因。例如,南美地区的革命、中日之间的战争以及希特勒在德国所从事的一些活动都既是这次萧条产生的原因又是其所导致的结果。汉森教授将此次萧条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归因于通货紧缩、国内资本流动以及关税。无疑,这个表单是可以扩充的。但在我看来非常可能的情况是,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是非常重要且事实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我们不敢确定此次萧条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因为任何一次萧条都有可能被与其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们称为“最严重”。这种情况还曾出现在1819年、1837年、1857年、1873年和1893年。维克多·克拉克(Victor Clark)教授的报告指出,在1816—1819年的费城,30个领先的制造部门(主要是棉毛相关行业)所雇用的员工数减少了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