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总额及人均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总额及人均收入是衡量消费支出水平的较好指标。但它们却无法衡量福利状况,因为它们没有体现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全国工业协商委员会以及英戈尔斯(W.R.Ingalls)先生都曾经对国民收入总额进行过估计。
这些机构或个人进行的估计都只是近似值,有时近似的程度简直就是纯粹的猜测,但它们却显示出了惊人的一致性。[1]我们在此处列出了国家经济研究局所给出的数字[2],因为这些数字是建立在更为认真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以当期美元计算的估计值还被转换成了以1913年美元来计算(见表18)。
其中,1929年、1930年和1931年这三年的数字是根据全国工业协商委员会在估计1929和1930年的数字时所采用的方法而得到的。[3]1931年以当期美元来计算的国民收入总额大约比上年减少了150亿美元或21.2%。以当期美元计算的这些年的国民收入数转换成以1913年美元来计算之所以会缩水,主要原因便在于这些年美国劳工统计局所公布的成本指数在不断上升。
这些数字所造成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对比是,1917年成为“实际”国民收入总额达到峰值的那一年,1920年并不如人们通常所想的那样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实际国民收入总额相较1919年还减少了7.5亿美元,即大约2%。
表18 以1913年美元计算的美国大陆民众实际收入和购买力的估计值

(续表)

资料来源:The National Income and Its Purchasing Power,by W.I.King,pp.74 and 77.
*初步估计值。
†使用全国工业协商委员会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估计。
除1914—1915年间和1918—1921年间外,人均购买力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1914年的经济萧条仅仅将人均购买力从1913年的水平拉低了11美元,即3%。1921年的萧条也仅仅比上年拉低了12美元,即3.7%。1924—1925年的萧条实际上还使人均购买力比上年提高了15美元,即4%。而当前的大萧条则令1931年的人均购买力相比于1929年峰值水平时下降了107美元,即25%,而且这种走低的趋势还在持续。
金(W.I.King)博士指出,1920年和1921年的危机和萧条从一些美国人那里卷走了400亿美元的财富。这主要体现在所有权的转移上。相较于1919年,1920年国民收入的实际损失只有7.5亿美元,人均12美元。统计估计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即萧条只是转移了财富和收入的所有权,但几乎没有对实际价值造成破坏。而此次大萧条转移所有权的力度可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大,而且到目前为止似乎已经摧毁了大约34%的货币收入或25%的实际国民收入。实际财富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但厂房和设备状况的恶化已经让人感到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