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的信心
2025年09月10日
对于银行的信心
如果银行能够重新获得那些被囤积起来的货币(并且重拾信心,它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停止囤积行为),那么它们比任何其他机构都能更好地让这些重新获得的货币发挥作用,因为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货币的形式将这笔钱放大许多倍。因此,任何能够恢复并支持人们对于银行信心的举措都是非常可取的。例如,如果公众在银行的存款得到了某些机构的担保,且这种担保令存款人很满意的话,那么一些被囤积起来的货币就会逐渐松动并且流回银行,从而有助于支撑信用货币。在美国,这种政府担保的应急之策已经被尝试使用过;但我要非常遗憾地说,由于担保人所提供的担保把一些“严重的风险”排除在外,从而无法为公众提供足够的信心,因此这一举措的效果并不太好。而在国外,担保政策则很明显已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比较适合充当银行担保人这一角色的是银行同盟、联邦储备系统以及政府。最为适合的还是政府,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自身也同公众一样恐慌,而此时只有政府是足够强大的,可以应对这种恐慌。1930—1931年,加拿大政府为了给粮食的销售提供便利,为几家向粮食行业提供贷款的加拿大特许银行(chartered Canadian bank)提供了担保。这一交易是通过枢密院命令(Order of Council)制定特定法律条款的形式来完成的。[10]
为此,我已经提出过建议:应该扩大联邦储备系统,政府也应该通过把债券存在银行以支持信用货币的办法,来激发自身对信用货币更为直接的关注。除此之外,便再难找到驱赶走萦绕在银行及借款人身上的犹豫情绪的良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