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乡村聚落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
传统乡村聚落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在特定的自然语境及社会背景下,人类活动与其生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尤似一件织物,有着自身特有的肌理构成与组织规律,并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迅猛推进,我国乡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在资源开采、生产设施建设过程中对聚落原有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的漠视,聚落风貌被严重破坏,并呈现碎片化与孤岛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渐入人心以及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高度重视,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研究备受各界关注,许多历史悠久的聚落得以被保护与开发利用。然而,由于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受文化交融的影响,聚落在营建过程中盲目照抄外来形式、生搬硬套外来文化符号,新建场所空间在地域文化发展中显得格格不入,空间形态产生迷失与异化。因而如何全面认知传统乡村聚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空间环境并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下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