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营造技术的科学文化价值
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营建技术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富有生态意识的营建理念。比如聚落建筑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建筑材料因材施用;传统民居采用复式空间,尽其所能利用竖向空间;利用天井院落空间使得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及采光;围护材料顺应气候;等等。这些均反映了村民千百年来适应聚落环境所积淀的营建智慧。二是蕴藏人文内涵的营造技术。工匠们在聚落建造过程中所表现的高超技术水平、对材料富有考究的选择,以及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建造方法的运用,无不高度体现了传统聚落营建技术与人文的统一。以上也均是营建工艺价值的具体体现。正如技术史学家索埃特萨·耶内吉所说:“尽管机器能做到所需的速度、精确性以及动力,但是它却不具备适应性、自由性、创造性与复杂性,而以上机器所不能做到的却恰好是人的优势体现。”[111]作为历史发展的活化石,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资江流域科学史和技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资江流域科技水平的最好素材。
也因如此,对待乡村建造技艺,我们“既不能将它们看成缺乏科学精神或落后的事物,也不能忽视它们在建构科学精神方面的脆弱性”[112],而应当客观地、科学地对资江流域传统聚落营建技艺进行分析,并以生态的眼光对社会制约下的营建技术进行甄别,以便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更迭与提升。而建造师更要潜心去研究传统建筑营建技术的适用性与适应性,对传统营建技术与材料进行改良,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利用新材料、新能源,营建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在当前经济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提升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了维持民族建造文化的多样性,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营建传统技艺、建造方式以及生存智慧,也应得到充分的关注与传承。因为“在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系统中,文化多样性对于聚落的演化至关重要。同时,区域局部或个体发展要与当地整体发展导向及潜力相一致,并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提倡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文化的营建模式”[113]。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营建方式是资江流域先民齐心合力的结果,体现了农耕社会时期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友善。因其聚落营建文化与技术主要通过集体建房的方式手传相承,所以建筑本身既是施工步骤与技术展示的载体,也是传授技艺的环节。
资江流域乡民将他们在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建筑营建理念、方法与技术以及在长年劳动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对后人进行教育,不但包含丰富的社交内容,也是情感传递的方式。同时,聚落整个营建过程,从地基选择、材料准备、构建实施到建成庆贺无不蕴含着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它们对于研究资江流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