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研究理论体系

一、完善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研究理论体系

资江流域多样的地理环境与文化孕育了众多具有独特形态的传统乡村聚落。现存聚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两宋以来该区域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空间形态,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层次展现着流域多元化的文化风情。这些是传统乡村聚落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研究资江在地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作为历史上乡村聚落经济生活的通道,资江串联着流域典型的文化遗产类群。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该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多是某单一村落或是民居,又或是整个区域作为个案而出现。本研究试图将对传统乡村聚落从单一民族、单个村落以及单一建筑单体、建筑构件的分析,拓展延伸至对整个聚落空间环境以及相应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研究,从流域层面对传统乡村聚落进行整体性研究,推动资江流域“类群”文化的建立。

此外,由于我国历史上汉文化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使得受汉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中原传统聚落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其相关研究也达到了一定深度与广度。反观地理区位相对封闭与偏僻的资江流域却一直被视作中国主体文化的边缘地带,深受此意识影响,关于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也一直未得到充分关注,特别对该地聚落的分布规律、中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等还未有较为系统的专题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据资江流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系统分析了流域内传统乡村聚落的地域特质及其价值,以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希冀加深人们对该流域丰富多彩的聚落共性和个性的理解,补充与完善我国以地理单元为背景的传统乡村聚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