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性原则
传统乡村聚落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成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复合系统。系统之间互相联系、渗透制约。若上述子系统能够相互适应并实现动态平衡,那么聚落的功能便得以朝良性、健康的方向推进;而一旦其中某个因素产生了变异,那么必须要借助人为调适方可实现聚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乡村聚落的营建需要基于整体系统论角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以维护并尊重场地信息的完整性为前提,通过整体的视角梳理聚落的历史信息,注重聚落要素与系统之间互相关联与渗透的关系。
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的整体性原则包含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时间层面的整体性原则强调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是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实现的,并涉及对周围环境的持续调适以及必要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聚落生长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性。因此,在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实施过程中,要尊重这一生命周期各类相关要素与信息,并要保障这一变化在未来的演进,使发展过程同样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以此来规避局部化或片段化所造成的发展失衡问题。空间层面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把聚落看成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因此对其保护与更新要与单体文物古迹的博物馆保护模式相区分,秉持全局理念,从聚落空间秩序、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进行整体把握,并将环绕聚落的山水、田土、植被等自然环境,聚落内部街巷、节点的房屋等人工建成环境要素以及生活习俗等非物质要素完整地融入保护范畴内(图4-1)。

图4-1 传统乡村聚落的宏观要素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织补理念下的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包含了多方面因素,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摒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理念,而应该关注各个问题之间的联动关系,秉持整体性的原则疏通各个子系统的多个环节、多个方面,尽可能提升系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