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偏颇孤立
使用方法偏颇孤立主要体现为保护缺乏对象层次、保护倾向“重外轻内”。
综观目前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规则编制,其保护对象仅纳入了聚落区域与建筑两个层次。而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是多元要素互动交融的集合体,它不但与周边文物保护单位也与自然遗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说明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具有构建聚落地理宏观区域保护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然而,这种离散的空间分布往往会将这种广泛的关联性隔离并掩盖,加上长时期对于聚落地理宏观区域保护的忽视,致使流域内聚落保护无序,千篇一律的现象甚为严重。此外,国内外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趋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步从单纯的物质领域向非物质领域延伸。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蕴藏着大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但由于保护工作视野狭隘,只重点关注保护聚落物质层面的空间,而忽略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生俱来就有开发的潜质,因而其对外职能需要植入必要的旅游设施来完善。同时,聚落作为村民居住的空间,对内职能的提升又需要通过对聚落空间的保护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来体现。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请资江流域乡村居民对当前民居建设成果做出评价时,5%的受访者从建筑造型方面做出评价,45%的受访者从技术措施方面做出评价,30%的受访者从功能方面做出评价,20%的受访者认为无须改进。在现实聚落保护过程中,当前所改造的传统民居大多是政府资助、农民分摊而由建筑师进行设计,为了提升旅游吸引力,现有保护策略并未结合居民生活需求,主要偏重于一些形象维护的表面性工作,在内部功能布局方面极少给予改进。这种“重外轻内”的保护倾向,加快了旅游功能的发展,致使更新的聚落出现大量外部人口迁入,而原住居民又大量外迁,改变了聚落原有职能关系,加剧了原住居民自身携带的非物质文化基因的丧失。同时,聚落原有的氛围也被当前喧闹嘈杂的商业气息所破坏,逐渐成为一个披着传统外衣的现代商业活动的空间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