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框架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阐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范围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明确了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以在地性边界为横向切入点,对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对其空间构成特质与价值的认知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而对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构成、横向与纵向特质以及保护价值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三章,梳理了流域内传统乡村聚落保护问题与其形成根源,并确立了保护方向。

第四章,针对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聚落自身特质,从适应性视角探寻了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原则及策略。

第五章,依据以上提出的总体策略,分别从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更新方法。

第六章,针对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现状调研情况,结合区域规划目标,选取了典型的实践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第五章所论述的更新方法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以此来探讨流域内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操作模式,为聚落的后续保护与更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图1-3)。

图1-3 研究框架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注释】

[1]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有关资料整理。

[2]碎片式历史地段指在聚落空间中,以现代聚落空间为基底的,呈碎片式分布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统称。它是由完整的传统聚落空间演化而来,各历史环境之间被现代聚落空间要素穿插,具有不连续的空间特征。

[3]本研究对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样本对象的选取包括紫薇村、花园洞村、唐家观村、油溪桥村、正龙村、桃林村等传统乡村聚落共计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