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貌修复还原
建筑风貌修复还原是指基于原真性原则,对建筑的历史风貌加以修缮和恢复,以此来获得与周边建筑历史风貌相和谐的外观效果,主要通过构造工艺和材料工艺来实现。
(一)构造工艺的修复还原
建筑构造工艺主要是指体现在建筑屋顶、墙体、木作等方面的典型构造施工技术。屋顶的构造工艺通常会应用于更新聚落当前新建建筑平屋顶改坡屋顶的装饰性工作中,普遍做法是在建筑平屋顶的女儿墙上加砌山墙,然后在山墙上安放檩子,檩上置椽并将小青瓦铺砌其上,即可构造形成坡屋顶。另外,为了达到同周边建筑屋脊与檐口相协调的形式,还应在屋脊与封檐板上增添一定的装饰。墙体构造工艺,主要体现在协调现代建筑墙体装饰性上,其最大的要求在于尽可能保证现代建筑墙体风貌装饰性特征的一致性。为了尽量与历史建筑立面相协调,通常做法是依照传统形制在墙体上加建挑(骑)廊、挑檐与挑枋,白砖勾缝或刷黑,并增加合适的木窗套以及装饰性木柱与木枋条;而大木作与小木作的构造工艺相对简单,与器官移植的医学方法类似,即直接拆卸已破损的木质构件,按照原尺寸制作并进行直接替换(见169页二维码内图1、图2)。因此,在对建筑结构性、保护耐久性进行评估以后,利用混凝土仿木构件替代具有受力要求的门窗构件。
(二)材料工艺的修复还原
历史建筑整体风貌协调的主要技术环节是材料工艺。其典型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为“旧用”,即有意识地通过物理、化学方式将新材料外表处理“陈旧”。资江流域传统民居与店铺都是陈年木窗木门,尽管用新木料进行了修葺,但是并没有涂上崭新的油漆,而是按照老传统做法用桐油;为了呈现传统风貌,修整过的墙面在白灰中掺杂了少量黑灰进行涂抹。以青山村为例,该村对于破损的建筑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便应用了将新木料做旧代替坏掉的建筑部分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二为“沿用”,指的是在建筑保护过程中,沿用传统材料工艺。资江流域许多传统建筑多用砖石材料砌筑,因此多采用当地传统的技术工艺来进行建筑维护。如在武冈浪石村,便应用了“浣沙”这种常用的工艺来对外墙装饰加以处理,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本地生产的石灰、河沙,依照固定的比例配料并上墙,接着利用毛刷来营造表皮肌理效果。三为“借用”,即利用其他地方拆卸下来的老建筑构件,将这些构件再应用于建筑的修复整治工作中。大园村便应用了这种做法,通过在周边乡村收购旧的木材与石材等建筑材料以及门、窗等建筑构件,保证村落原样修复。[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