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功能置换转型

三、建筑功能置换转型

历史建筑本身即建筑的即存现实,它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的生产方式、人口结构、生活特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不同的生产方式要求与其相应的独特空间,这也意味着从一种生产方式转换到另一种生产方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空间的产生。基于每幢建筑物在特定时期都有最适合它的功能属性,历史建筑的改造就是寻找自己本身功能属性的过程,其改造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新功能是否符合现代要求。对于历史建筑功能性衰退问题,可以通过功能置换转型手段来解决,这也是协调聚落传统与现代矛盾的技术内容。

(一)建筑功能置换

目前国内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多数由政府出资,单凭一次性投资建设,通常仅能对空间环境或物质实体进行保护,若聚落自身没有造血功能,聚落建筑的保护仍不可能得以持续。因此,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应包含物质形态的更新,还应适时进行功能的置换。建筑功能的置换是指通过再生、植入等办法调适或变更建筑原有用途,赋以新的用途和功能。它是一个动态转变的过程,是根据新环境进行的目的性较强的变化,从而达到延续旧建筑历史价值、满足现代需求的目的(见169页二维码内图4)。曾有学者强烈呼吁,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应该保留原真的生活方式、留住原住居民,而不应采取布景化的形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更迭,传统建筑的许多功能已很难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加之历史原因,传统建筑遗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产权问题。因此,对于资江流域传统建筑更新,必须对其内部功能进行更新置换。

为了更好地承续传统,在对传统建筑进行功能置换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筛选,选取并运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功能置换策略。一方面,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时又已不再承担日常使用功能的建筑,对其进行功能置换,将其开发为供参观游览的场所或用来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在尽可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保持其原有文化特色,并有效发挥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在具体改造技术层面,若要将建筑改造成与本体相关的博物馆,对于外部空间仅需进行一定的修复,内部则采取较小的力度对相关家具、装饰、陈列进行调整,并相应增加消防及照明设施。若要将建筑改造成为与本体不相关的博物馆,则有必要重新规划建筑内部空间、观赏路线以及组织陈列空间,并增设相应的陈列设施,适当调整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资江流域传统院落建筑一般都由多种空间组合而成。由于当前聚落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对房间需求数量随之减少,房间空置率较高,加之民居室内居住环境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现实需求,因此有必要开拓空间的新功能,以此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表5-1)。

表5-1 建筑功能置换转型的手段

续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制

(二)建筑功能重组

针对建筑结构完好、稳定性强,但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空间尺度不适宜的民居,在不改变建筑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合空间格局,组织流线关系,改善原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尺度。

资江流域传统建筑布局层级分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按照当前使用需求进行设置,理性地对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秩序进行重建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改善农村民居的视觉环境与卫生环境,提升空间品质。以住宅空间为例,住宅空间的更新不仅仅是对居住户型的改良,以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更应该对住宅的外部空间进行整合。院落空间作为居民生活的外部空间,尤其在传统乡村聚落中,承担了大部分的生活功能。由于室内空间有限,生活中许多必需的空间功能由院落空间提供。如居民的厨卫设施,往往利用公共院落的一角搭建,几户共同使用。而院落也承担了居民储存物品、堆放货品,甚至家庭会客的功能。院落空间原为街道与住宅之间的过渡空间,属于半公共空间,而现状是院落公共性增强,加上街道空间公共性的延伸,院落逐渐失去了空间过渡的作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居民对院落空间过度使用,但又不经常进行清洁和维护,其根源在于院落空间不是私人空间,归属不清。院落空间的适应性更新,不仅仅是要解决居民的空间争夺问题,更是要通过院落空间的改造,建立院落与居住空间的联系,重新塑造空间秩序。

(三)建筑功能扩展

建筑功能扩展的对象是建筑结构完好,但在功能设置上存在缺失的建筑。资江流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家乐、客栈、纪念品店等行业的繁荣。为了适当扩大传统乡村聚落容量,满足聚落自身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双重需求,通常在住宅区内或者外围植入功能用地或者与聚落匹配的特色要素。这类建筑以农家乐数量为最多。农家乐实质为乡村客栈,功能等同于具备农村特色的商业酒店,主要满足居住者对于吃、住等的需求。针对其功能复杂的特点,在建筑更新过程中,既要满足现在的需求,也要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由于农家乐功能复杂,对空间数量需求更多,因此在更新过程中可考虑将几栋民居通过连廊串联起来进行扩建。更新常用方式为将厅堂改为客厅和餐厅,厢房改为标准间或包间。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居民的居住感受,尽量减少对周围其他用地或自然生态的影响,增加新形式或功能之后要建立的新旧系统联系,使得新要素融入环境,形成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