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式生动

(三)形式生动

对于一部戏剧作品来说,人在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人物与人物辩证的矛盾运动中,既会如上述呈现出人的内心情感的流动,同时也会呈现出生动的可看形式。人的环境在更多的情况下也是人,人物与人物互为环境,人物与人物相互拥有。人物与人物发自内心的行为和措施,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是一系列有意味的行为,有意味的可看形式。围绕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人物与人物之间辩证的矛盾运动,组织提炼富于生命力的可看形式,是创作一台戏的核心功夫。一台戏,要好看,就得有戏,戏在哪里?在人物与人物特定的关系之中。以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为例;

该剧描写某员外于弥留之际,死不瞑目。为什么呢?他放心不下他的小媳妇,怕她对他不忠贞,在他离世后改嫁他人。于是他唤来书生董四畏,给他银两,要董生把他的小媳妇监管起来,而且约定每个月要董生到他的坟头汇报一次。在董生接受了这个特殊任务以后,他才放心地跟上索命鬼归天了。下来的戏就好看了,董生一天到晚监视着那个年轻漂亮的小寡妇,那小寡妇整天总觉得那书生在自己身后晃来晃去。对于董生来说,一天要监视着小寡妇,心里又不时地想着她,慢慢地竟爱上了她。对于小寡妇来说,能与董生走到一起,更是她心中的期待。作品所描写的就是董生这么一个既监视着她、又想着她的监守自盗过程。什么是监守自盗?即既防着贼,又想做贼。两个人互恋的这个过程非常好看,好看源于人性。该剧内容非常深刻,从人性的角度,深刻地鞭挞了那种禁锢妇女从一而终的封建意识。

一部戏,组织可供观看的形式容易,组织可供观看的有生命力的形式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生命的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多一部分不行,少一部分也不行,必须使人能够直观到一个完整的精神情感概念。学者徐复观指出;

知觉是通过可视的形态,而迫近根本不同的内容的、精神的东西。是知觉把握着对象可以被知觉的东西,更进而指向不能被知觉的东西。[6]

“可视的形态”,“可以被知觉的东西”,对于一台戏来说,就是可供直观的形式。通过可供直观的形式,才能引导观众接近一台戏的精神旨趣;通过“可以被知觉的东西”,才能进入“不能被知觉的东西”。由此可见,有生命的形式是多么重要。其实,包括戏剧作品在内的所有艺术作品,都是经由有意味的形式,引导读者或观众接近所表达的精神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