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五四”文化传统
“五四”文化传统,核心是关于“人”的建设的传统,人的文化心理构建的传统。当时,西风东渐,西方的民主思想,科学意识传入我国,一批有识之士提出打倒孔家店。这里的孔家店,正如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所说,并非真正的孔孟之道,而是被后世尤其是宋明理学所改造的孔孟之道,如“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等等。真正的孔孟之道还是具有民主意识的,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论语》《孟子》等传统典籍,就会有深切感受。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孔孟之道所谓的民主意识,还是建立在维护皇权基础之上的。但是要看到,它毕竟是在皇权之下讲民主,这就很了不起。这就和封建社会里爱国是建立在忠君基础上是一个道理。如何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真正从人性出发,面向人的心灵构建的作品,曹禺、田汉等一大批戏剧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曹禺的话剧《雷雨》,堪称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出发,从人与人之间辩证的矛盾运动出发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所积累的可贵经验,应认真学习,发扬光大。如;
在第10届中国艺术节上,我曾观看过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的《雷雨》。大幕一拉开,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用老式门窗围起来的一个又高又大又深的昏暗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故事开始了。接近尾声,使人忽然感悟到,舞台上那顶天立地的木制花格子门窗,犹如一张巨大的灰色蛛网,那剧中人物,周萍,繁漪,侍萍,四凤,都好像是撞在那张网上的飞蛾,在挣扎,在自救,然又无力自拔。那个周朴园似乎是那网上的一只硕大的蜘蛛,想以这张网的魔力束缚住他们,然而在愈来愈猛烈的雷雨声中,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个戏很深刻,深就深在剧中人物深陷于这张网的无可逃避的必然性与其虽奋力挣扎却又无力解脱的心灵的撕裂。他们一边在造孽,一边又在洗刷这罪孽,构成人物心灵深处不可逃避的矛盾。周朴园当初对待侍萍的人间丑剧,不是又出现在周萍身上吗?周萍与继母繁漪乱伦的人性丑恶,与其父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他爱上了丫鬟四凤,并要带她离开周家,去追求自由人生,以摆脱这种罪孽。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四凤竟是他的同胞姊妹。造成这样的罪孽,又不能不使人将原因追溯到他的父辈那里。繁漪也是如此。她与侍萍一样,是周朴园手中的玩物。她是一个受害者,像疯了一样要摆脱自己的处境,然而她所面对的周萍,是不会满足她的要求的。无论是她的威逼,还是可怜的乞求,都无济于事。要消除这种人生的悲剧,就得有赖于那场暴风雨了。黄梅戏《雷雨》以原作为蓝本,以凝练的故事情节,聚焦人物及其人物关系,使原作精神内涵更加凸显。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既是作孽者,又是反抗者,这种人性的二律悖反现象,是黄梅戏《雷雨》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这种处在特定环境之中的人生悲剧,不仅仅发生于《雷雨》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恐怕在一切时代的特定环境之中都会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正因为如此,《雷雨》作为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是穿越时空的,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