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黑格尔说;“所表现的心灵当然必须本身是丰富的,才能使它的丰富的内心生活滋养他的情致……”[32]
卡西尔也说;“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和多面性。”[33]
人物性格是丰富的、复杂的。塑造人物,表达情致,要注意描绘人物丰富的内心生活。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黑格尔还说了另一层意思,人物的情致被人物丰富的内心生活所滋养着。“滋养”这个词很有意思。如何具体理解黑格尔的这一论述,我以为,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性格的丰富性,其次是为什么性格丰富才能滋养情致。性格的丰富性是说,在人物的性格中,有一种神(这个神即上面多次提到的无限的东西,普遍性精神)会形成他的情致,这种情致只是他性格的主要因素。比如,描写爱情,对爱情的忠贞,就是他性格中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还有其他的神(指其他各种无限的东西,普遍性精神)在他身上所形成的其他因素。这个意思,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
人的心胸是广大的,一个真正的人就同时具有许多神(无限的东西,普遍性精神),许多神只各代表一种力量,而人却把这些力量全包罗在他的心里。[34]
这就是说,人是一个具有各种各样普遍力量的聚合体,在人的心灵中集中了许多神,许多精神。比如,作为一个人,他既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家庭的人,他应该尽一个公民的义务,无疑也应该尽家庭的义务。从道理上讲,就应该是这样的。事实上,这个道理一旦进入自我意识,一旦被人物付之于行动,问题就来了;忠孝不能两全呀!公私不能兼顾呀!这就是说,具体在一台戏剧作品中,人物行动一般是被起主要作用的那种情致所左右着,只选择一种情致付诸行动。因此,作为一个戏剧人物,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通常只是一种情致。尤其是主人公身上的情致,就是整个作品的精神走向。
后者的意思讲人物的情致被人物丰富的内心生活所滋养着,意思是说,情致原本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性。它落入人的具体性格之后,会与人物性格中的其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仍然以忠孝为例;要表达的情致是忠,忠这一普遍性精神以人的心灵状态存在,情况就复杂了,他要去扶贫,老娘谁来管?这就给人物的情感表达留下了空间。而恰恰是这种复杂情况使得情致摆脱了概念化的痕迹,转化为一种人作为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如果说,人物性格不是如此复杂的,而是单一的,那么,人物的情致就难免有被一种观念性的东西所净化的危险,通常所见的那种概念化的人物形象大约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他说,人物的情致与性格的丰富性是一种滋养关系。实现性格的丰富性以及在丰富的性格中表现情致,对于戏剧创作来说,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叙事文学中,作者可以在多侧面的描写中表现人物的情致,戏剧情节相对集中,且按照传统的编剧法,一人一事,单线发展,快速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人物性格既要丰富,又要在其丰富性中表现情致,就有一定的难度。对此,黑格尔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在《美学》中,他曾经表述过这样的意思;在丰富的人物性格中表现情致,相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戏剧作品难度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