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编历史是现代人自身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历史,不仅是物质进步的历史,更是人自身精神发展的历史。人自身的精神进步本身就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一个目的。这一点,我们仅从黑格尔《美学》中对于艺术发展史的描绘,就可以看得出来。至于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的分法是否合适,是否科学,是另外一回事儿,单从人类从事艺术创造的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在精神的征途上,一直在追求一种自由状态,自我完善的美满状态。如今实现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有了现代化的人,实现现代化就有了根本保障。现代化的人的自身建设,需要以史为鉴,其中就包括需要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凝聚的优秀精神情感的滋养。这也是历史需要新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留心一下新编历史剧创作,就会发现,许多优秀的新编历史剧都是出于一种现实生活人自身建设的需要而创作的。如;
由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描写曹操与杨修这两个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人性较量,深刻地揭示曹操与杨修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心灵奥秘,这对于拓展今人的思想境界,完善今人的精神人格,无疑具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正如著名戏剧家郭汉城先生所说:
《曹操与杨修》的艺术感染力首先在于作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非常老练的处理,“能够准确地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是近年来历史剧创作的一大进步。所谓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我是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历史而又能引起今天观众美感和共鸣的东西。这是作家深刻地认识历史、热烈地感受现实的结果”。[18]
所谓新编历史剧“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即描写的历史能够引起今天观众的审美和共鸣,能够滋润今天观众的精神和心灵。新编历史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思,不仅仅是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发现某种历史现象与今天有某种相似之处,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或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或借鉴某种成功的做法,而主要是以历史人物为鉴,从人类自身精神成长的视角,考察人物在历史的某个阶段那种特定情境下,他的精神情感状态,与我们今天的人是否有相通之处。早在20世纪40年代,齐如山在《中国剧本含义之分析》一文中,谈到传统戏改良问题时就指出;
这种剧本(指以演述历史为题材的剧本)无所谓改良,但所取材料之意义须通过适合于作者之时代耳。[19]
是人的精神通道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是这种对于历史人物精神成长历程的观照,丰富了我们的情感,拓展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境界。如果不是着眼于历史人物的精神成长,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总是把眼睛盯在那些历史事件上,或从中传达出一种历史自然意义的信息,或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阐释一种哲理,那么,我们失去的将是新编历史剧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