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主体性最强的一门艺术
何为主体性?主体性即人的自由意志。主体性被规定为自由意志,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主体性和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的对象是物,是身外的大千世界。主体性不仅仅意识到物,意识到身外的大千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主体自己就是自己所意愿的对象,自己就是自己所要实现的对象。自己实现自己的意愿,明白地讲,就是要实现一种自由,让自己的自由获得一种定在,让自己的意愿达到一种定在。所谓主体性,就是要把自己的自由和意愿通过行动实现出来。
戏剧是人的主观因素、主体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在此,我们结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谈谈这个话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从作品的精神意蕴与感性生活形态达到有机统一的视角,将艺术作品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象征型艺术,第二种叫古典型艺术,第三种叫浪漫型艺术。
所谓象征型艺术,是指这种艺术作品的精神内容还未找到相应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作品的精神内容还找不到适合表现自己的那种感性生活形态。光有内容,找不到形式,于是就拿其他东西来象征这内容。譬如一块巨石,会被认为是某种神灵。在生活中,也有把百年老树说成是成了精的。推而广之,我们通常所讲的寓言、童话便属于此类艺术作品。讲一个狮子老虎的故事,以此来表达人世间的精神意味。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其寓意在于叫人做事不要三心二意。这类艺术作品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就是;
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所以还只是对形式的挣扎和希求。[1]
作品精神内容还没有与之相应的相契合的表现形式,只是在努力地寻求这种形式。他还说;
理念还在摸索它的正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因为理念本身还是抽象的、未受定性的,所以不能由它本身产生出一种适合的表现方式,而是要在它的本身以外的自然界事物和人类事迹中去找它的表现方式。[2]
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形式还得到自然界去找,到人类的事迹中去找。在这里,我之所以要介绍黑格尔的原话,是因为其中有值得戏剧主创人员特别注意的东西。这就是;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这分明在提示我们,作品形式应该是由作品内容本身带来的,不是人为地从外面搜集来的。把作品内容和形式两分,是我们在舞台二度创作过程中,时常能够遇见的弊端。有的戏不顾作品内容,在舞台上为了炫人耳目,不惜花钱,大肆折腾,就是这种弊端的表现。这个意思后面还会详细谈到,这里只是顺便提示一下。概括地讲,象征性艺术的特征,就是将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强加于某种生活对象,同时又勉强用这种生活形态,来表达这种精神内容。由此可见,象征性艺术的主体性是很薄弱的。可不是嘛,连作品的形式在哪里都找不到,那谈得上什么主体性。
所谓古典型艺术,相对于象征型艺术,情况就大为改观了。作品的内容找到了与自己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意蕴找到了刚好适合表现自己的那种感性生活形态。如古希腊雕塑中的爱神。我们观赏她,会使人感到,啊,这就是爱神,而我们心中的爱神,恰好就是这个样子。戏剧作品也同此理。如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安提戈涅这个人物,标示的就是与国家法律相对立的家法,科瑞翁这个人物,标示的就是与家庭法律相对立的国法。人物与他或她所标示的精神是合而为一的。这个意思,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即;
它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在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协调。[3]
把这句话简化一下,即形象刚好契合了理念,理念和形象达到了协调。作品精神内容就如同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很舒适地和完全适合自己的形式达到一种完整的统一,形成一种独立的自由的整体。如果说,在象征性艺术那里,人的主体性意识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话,那么,从古典型艺术中就可以看出,人的主体性意识已经显现出来了。
第三种类型是浪漫型艺术。黑格尔所谓的浪漫型艺术,并非指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浪漫主义作品,如《西游记》中人物可以腾云驾雾,《聊斋志异》中的人鬼互变,也不是指17—18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更不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与这些作品和理论主张毫不相干,而是指包括西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在内的众多的艺术门类,其中像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等。在黑格尔那里,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意识。简单而明白地说,就是我们人自己要把自己的精神心灵展示出来给人直观。浪漫型艺术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就是;
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它应该作为心灵生活向心灵的内在世界显现出来。
就是这种内心世界组成了浪漫型艺术的内容,所以必须作为这种内心生活,而且通过这种内心生活的显现,才能得到表现。[4]
这就是说,浪漫型艺术作品的主体性原则,不同于象征型艺术和古典型艺术的根本点在于;主体性原则既浸入了作品的内容,又浸入了作品的表现方式;既抛弃了象征型艺术那种让内容找不到相契合形式的物质因素,又抛弃了古典型艺术那种精神意蕴与人体完全合二为一的可感形式。它完全是观念性的,精神性的,对象征型艺术的感性物质因素和古典型艺术的人体因素持全然否定的态度,精神心灵自己将自己作为直观的对象。我们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心灵展示出来进行直观,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浪漫型艺术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指出;
美的艺术的领域就是绝对心灵的领域[5]。
这个意思用我们在第一章中的话说,戏剧作品所表达的完全是处于精神层面的东西。黑格尔对于浪漫型艺术的独特阐述,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就在于它是人对人自身精神心灵状态的一种直观。我们之所以要创作一台戏剧作品,是我们人的一种自我精神需要直观。比如,通过舞台展示一种人自身精神上的缺失,让观众直观这种缺失,从而使人认识到这种缺失,克服这种缺失,使我们人变得更加完善。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戏剧家包括作家艺术家要有忧患意识,要有人文情怀,要以锐敏的眼光,去关注人的精神心灵的变化。
讲到这里,如果我们暂且先不去计较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单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精神心灵呈现来看,他关于艺术作品主体性原则的论述,对戏剧创作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台戏,它的内容应该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一台戏的内容,如果不在精神的层面上,严格地说,是不能称其为戏剧作品的。我们不妨以扶贫题材的戏剧作品为例,如果所描写的东西不在精神的层面,就物质生活说物质生活,我们的作品是不是都成了如何使人的腰包鼓起来的事情,是不是成了千篇一律了呢?只有在精神的层面上,同样是扶贫题材,才可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在黑格尔所谓的浪漫型艺术中,最能够体现主体性原则的艺术品种当属戏剧。黑格尔在《美学》中,是把戏剧高看一眼的,其位置比其他各艺术门类都要重要。他说;
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6]
黑格尔所谓的“诗”,指的就是包括戏剧在内的各种语言类文艺作品,“一般艺术”当指美术音乐以至雕塑等等艺术作品。他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戏剧相对于诗和一般艺术,从内容到形式更加完美;一是说浪漫型诸种艺术如果有一个自下而上的层级的话,戏剧是处于最高层级的。那么,黑格尔为什么要把戏剧放在一切艺术品种的最高层呢?就是因为戏剧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原则。主要有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