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2018年—2020年,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连续三年先后承办了陕西省基层院团戏曲音乐培训班、编剧培训班和导演培训班。应院长丁科民先生之邀,笔者以“戏剧创作”为题,为编剧和导演两个班的学员分别讲授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作为一门课,须得有教材。笔者没有院校任教经历,使用正规戏剧教材,照本宣科,觉得从书本到书本,不一定符合成人学员们的实际。为了使所讲内容具有针对性,自己结合多年来戏剧创作实际,联系国内外经典剧作家作品,基于个人以前所撰写的戏剧研究文字,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分章编写了一个授课大纲。事后,在授课大纲的基础上,对各章内容作了增删,调整,拓展,丰富,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对于戏剧,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看法,无疑很多。设若从内容上来考察,我认为,即直观一个完整的精神情感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情感概念的直观。围绕这个基本观点,本书从题材处理的视角,人物主体性精神的表达,戏剧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情致的描写等等诸多方面,力求探索戏剧创作的某些规律。书中所涉及的剧目,多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和近年来国内涌现出来的优秀剧目。个别名不见经传的剧作者的稚嫩之作,尽管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在某些方面具有启发意义,也就取其一点了。
朱光潜先生在黑格尔《美学》译后记中说:“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虽是汗牛充栋,真正有科学价值而影响深广的也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就是19世纪初期的黑格尔的《美学》。在哲学方面黑格尔总结了他以前两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发展,在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也是如此”(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7月版,第337页)。由于受朱先生的影响,本书在谈论戏剧问题时,更多地引用了黑格尔《美学》和《精神现象学》以及《小逻辑》中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通过黑格尔阐述戏剧创作的某些规律,毋宁说借助于阐述戏剧规律同时也在弘扬黑格尔的戏剧观。黑格尔虽然离开我们近200百年了,我总觉得他就在我们身边。黑格尔常遭人诟病的,是其哲学思想的“手足倒置”,但是我觉得,只要把他倒置了的“手足”再倒置过来,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美学观点),无不闪耀着真理的灿烂光辉。再说了,艺术作品本来就是心灵的外化。跟上黑格尔学戏剧,并不过时。何况,戏剧最突出的特征是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恰恰就是黑格尔在戏剧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黑格尔的书属公认的天书,极其难读,得逐字逐句去琢磨,去领会。令我深感不安的是,书中引用黑格尔的文字,难免有理解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还请方家不吝指正!
本书附录了近两年笔者所撰写的部分剧评文字,可以看作是我学习黑格尔美学观点的实际应用。同时收录了《转企改制语境下的舞台艺术创作》和《艺术神圣,善待艺术》两篇旧文,也可以与正文互参。书中涉及有关作者作品,评判若有欠妥之处,敬请谅解。
承蒙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先生于百忙之中,拨冗为本书写序,著名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牛宏宝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为本书作跋,编审马平先生不辞辛苦,仔细校阅内文,令我不胜感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胡安忍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