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传播失范的社会影响

三、大V传播失范的社会影响

(一)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书所说的失范,指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规范变迁和社会行为混乱,其内涵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说,失范涉及的是整个社会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社会秩序,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既有规范的解体与无序化;从微观层面来说,失范是社会成员态度或行为的偏离,是在自我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既有秩序的违背。以上两个层面的失范往往是并行且互相作用的,社会秩序的失范会引起社会成员对新规范的无知或慌乱,个体成员态度行为的失范则是原有社会规范滞后的标志,同时标志着新规范的诞生。

新浪大V表达失范,指的是在微博平台经过身份认证并具有较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用户(个人或机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传递脱离现有社会文化模式及价值目标的思想、情感、态度等内容的传播行为。新浪大V以庞大的粉丝群体为基础,已经成长为社会关系链上的中心成员群体,其微博内容涉及多层社会关系。按照所影响的社会秩序的维度分类,新浪大V表达失范包括道德失范、纪律失范、法律失范三个维度。道德失范指新浪大V违背作为存在基础和社会规范的道德规范要求,主要表现有:传播虚假信息,听信谣言;泛娱乐化传播,发布不良内容;标签化叙事,语言表达情绪化,助推极化倾向;反智文化盛行,语言污化。纪律失范涉及无视党纪党规与攻击国家、种族、宗教的表达失范行为,主要表现有:违背集体主义,彰显个人主义;诋毁国家民族,传播民粹主义;违反政治纪律,破坏党风。新浪大V在网络空间中所有违背法律规范、侵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达失范行为即为法律失范,主要表现有:侵犯公众权益、危害公共安全;干扰司法独立性。

(二)大V具有话语优势

微博被称为舆论场,不仅是因为它的公开性,也因为它具有较高的信息覆盖率与较低的信息扩散门槛。不少政府部门利用微博的传播特性开设“新闻发布厅”,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官方自媒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扩大了自身的舆论话语权。但是,微博舆论场同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由意见领袖主导、网民集体参与的民间舆论场日趋强势,甚至对传统媒体进行内容上的反哺。具有专业优势的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越来越倾向于吸纳微博网友的信息与观点。

大V作为信息传播的爆发点和转折点,在微博场中拥有突出的话语优势,甚至形成话语霸权现象。新浪大V的话语霸权集中表现在制造传播谣言、压制真实民意、解构核心价值和破坏网络生态四个方面。追权逐利、信息机会主义、网络自由主义等思想是形成大V话语霸权的主体根源;而网民对社会问题的归因不当和网络“羊群行为”是其客体根源;微博的中心节点传播和碎片化传播则是其载体根源[10]。大V在传播过程中还出现了粉丝间的冲动“交战”与“僵尸粉”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公众对微博平台公正性的判断,进而形成信息的对抗性解读并加剧网民的焦虑感。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新浪大V的传谣、情绪化言辞与奇谈怪论等话语失范表现越来越突出,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11]。网络大V“秦火火”借“郭美美事件”攻击中国红十字会强迫捐款、声称时任铁道部部长全家人都供职于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谣言李双江之子并非亲生、攻击国内名人张海迪非中国国籍、攻击中国道德楷模雷锋等微博言论,每一条都在网络舆论空间引起轩然大波,煽动着社会情绪。“傍社会热点”、攻击社会名人、触碰大众心理防线、煽动社会情绪等,成为部分网络大V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网络大V的失范行为挑战了网络舆论场的传播边界与伦理底线[12]。从叫嚣“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的“秦火火”,到每日查阅微博私信,“有一种皇上批阅奏章感觉”的薛蛮子,再到以“法律人”自居,打着“法律服务”的幌子接单、谈价、炒作、牟利的陈杰人,这些所谓的网络大V以良善为名践踏良知,以法律为幌子挑战法治。对于那些善于自我包装的不法分子,网民更应当警惕[13]

(三)大V在“净网行动”后开始转变

我国2014年的“净网”专项行动使以新浪大V为代表的网络大V产生明显的角色转变:一是出现话语转向,大V由事件报道的先行者退居“二线”,审慎发声;二是进行角色调整,大V由争议话题的制造者转变为问题反思者;三是发生功能转化,大V由危机舆论扩散器转变为危机化解助推器。自政府开始打击网络谣言和造谣、传谣的大V后,网络空间在机构建设、法制建设、管理策略上都有了明显的推进,偏激、极端的声音虽然时有出现,但盲从、跟风的非理性行为大为减少,网络环境初步形成清朗的良好局面。但是,如何在维护新浪大V平台活跃度的同时规范大V的传播行为,释放大V在网络舆论场中的正能量,培育壮大理性、客观性、建设性的舆论场,刚柔并济地推进网络生态治理,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活跃在微博上的大V是影响微博发展的核心力量,经过他们转发的信息会出现增量效应,形成传播效果的爆发式增长。微博中扎堆的负面情绪和谣言让大V成为重点管控对象,隐藏在大V背后的利益与话语权之争又将大V推到了政府、企业与网民角力的漩涡中。大V的兴衰与微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政府对大V的态度则对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大V关乎微博的生存,关乎网络舆论的走向,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013年8月,网络“打谣”风潮显示了政府管控微博的决心,也从侧面说明了对大V传播行为及失范行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