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关性分析
表4-2为2013年1月—2015年8月212名大V用户微博多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表4-2可以看出,微博总数与粉丝数量、日均微博发布量、微博原创率、平均评论数以及平均转发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4-2 大V微博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首先,大V用户发布的微博越多越能够吸引更多粉丝。简言之,微博活跃用户更有吸引力。同时,越活跃的用户越有可能发布原创微博,而非简单地转发他人微博,并且更易被转发或评论。
其次,大V用户的粉丝数量与日均微博发布量及微博原创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日均发布越多的原创微博越能吸引更多的粉丝。此外,大V日均微博发布量与微博原创率显著相关,这说明高产的大V用户更倾向于发布原创微博。
最后,大V微博的原创率与平均评论数及转发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表明,原创的微博更易于被转发或评论,即原创微博更易于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与讨论。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多数大V用户是比较活跃的,并且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偏好在微博平台发表信息与观点,活跃的大V用户吸引了更多的追随者。当然,不同大V用户的微博行为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大V用户的微博变化趋势既具有整体特征,也表现出个性差异。对大V用户的微博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挖掘社交媒体中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注释】
[1]安立志:《“影”和“响”》,《大众日报》2014年第11期,第11版。
[2]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第5—11页。
[3]唐谊军:《向“影响力论”发问》,《新闻记者》2007年第8期,第36—38页。
[4]华文:《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第78—83页。
[5]郑丽勇:《媒介影响力乘法指数及其效度分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第20—23页。
[6]赵红艳:《媒介权力与网络媒介权力》,《新闻知识》2012年第2期,第28—30页。
[7][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6页。
[8][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98页。
[9][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10]彭锋:《重回在场——兼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第46—52页。
[11][美]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五版),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12]李名亮:《现实与隐忧: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今传媒》2012年第5期,第11—13页。
[13][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4][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81页。
[15]张涛甫:《当前中国舆论场的宏观观察》,《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第39—40页。
[16]龚新琼:《关系·冲突·整合——理解媒介依赖理论的三个维度》,《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第28—30页。
[17]靖鸣、单学刚、朱燕丹、潘宇峰:《微博“大V”舆情新态势与治理策略》,《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2期,第33—36页。
[18]赵红艳:《媒介权力与网络媒介权力》,《新闻知识》2012年第2期,第28—30页。
[19][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4—36页。
[20]同上。
[21]张涛甫:《当前中国舆论场的宏观观察》,《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第39—40页。
[22]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23][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71页。
[24][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87页。
[25]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26]廖卫民:《高转发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其可视化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第121—125页。
[27]喻国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社会传播生态》,《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第1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