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失范
道德是一种价值基础,是人们在自然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非强制性的集体共识和行为准则。道德的核心在于它是一种既有的价值体系,通过对事物好坏、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表现出来。在部落化的社会中,人的生存建立在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基础之上。此时,作为共有的价值规范,道德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性措施。在机械化社会下,分工配合下的机械团结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规范,并将其内化为社会成员个体规范自我的条款。
正因道德产生于集体意识,所以,道德的失范只会局限在少部分人中。当道德失范扩大影响并逐渐越过原有道德条款后,形成的是新道德,而非原有的道德失范。高兆明认为,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15]。这个定义在强调规范和价值缺失的同时,也表明了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依托于社会结构本质的变迁而出现的一个表征。道德作为集体的共识是占有主导性地位的价值规范,故而道德失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明晰道德失范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现有主导性伦理规范存在的合理性,在遵从共同价值目标的前提下探讨超越现有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规范的意义体系表达。
(一)传播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谣言
互联网环境以其迅捷性弥合时间跨度,微博则以聚合社群的方式填补了空间跨度,其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延展性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正如斯皮内洛所言,如果很容易传递真实而又有价值的信息,就很容易传递诽谤、谣言和色情信息。微博作为公众表达意见的平台,在当事人迅速披露事件真相的同时,追求参与感的公众也可能同时成为虚假信息的追随者。
根据《韦氏大学英语词典》的定义,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我国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将谣言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16]。新浪大V作为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群体,为了博人眼球、导引流量,也可能发布或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造成带偏公众情绪的后果。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后在2010年和2011年被谣传去世,“@五岳散人”等新浪大V也参与其中。2018年8月19日,新浪大V“@广闻博见V”发布微博称:“印尼亚运村的住宿条件,如同中国70元的小旅馆,空间狭小暂且不提,床的规格为1.8米×1米,这对于身材高大的篮球、排球运动员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但女排姑娘们没有像男足球员一样吐槽,很多女排姑娘说,放一个板凳就好了,印尼的住宿环境比想象中的要好一点,我们来这里是打比赛拿奖牌的,不是享受度假的。”[17]这条消息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
(二)传播泛娱乐化信息,发布不良内容
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格局弱化了媒介的把关属性,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充斥网络。一方面,话语权的下放使得原本的精英文化转变为迎合大众趣味的通俗文化;另一方面,大众按照自己的思维解读文化,也加强了文化信息的平民化和趣味性。当新浪大V在自身的社交圈层中进一步强化泛娱乐信息传播时,公众在回声室效应下被娱乐化信息包裹,更营造了全民娱乐的虚拟氛围。德国学者弗兰克·施尔玛赫在《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中指出,网络时代使人的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表征和新形态:注意力被吞噬、记忆力被消磨、创造力被抑制、阅读能力被扼杀[18]。
泛娱乐化信息传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2019年2月,微博平台关闭“@于此沈浮”“@九尾狐狸m”“@俏女神”等涉黄微博账号11269个[19]。2016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宁夏大城小事”“爱你爱生活”等11个低俗、涉黄微信公众号[20]。2018年1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因微博平台账号传播导向错误、低俗色情、民族歧视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责令整改[21]。二是炒作明星或名人出轨、绯闻等信息。2018年2月23日,微博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艺明星绯闻隐私、炒作明星炫富享乐、低俗媚俗之风等问题,对“@风行工作室官微”“@全明星探”“@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名侦探赵五儿”“@狗仔大圣”“@Live全明星直播”等新浪大V作出封号处理[22]。三是歪曲历史、解构英雄烈士,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观的混乱。2019年3月,有部分账号在微博平台转发原发于其他平台的“侮辱红领巾”相关视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微博根据《英烈保护法》及《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对“@宁夏银川旅游包车魏师傅”(粉丝数:18 265)、“@趣怪视频”(粉丝数:1 112 268)、“@好污小美妞”(粉丝数:213 704)、“@萌妹子的那点事”(粉丝数:849 213)等账号禁言3个月[23]。
(三)标签化叙事、情绪化煽动,助推极化倾向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认为,“社会团体经由指定规范同时创造越轨,因为奉行规范的反面即是越轨。应用规范来界定某些人,并指称他们为‘圈外人’。越轨不全是个人品质决定的,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及制裁于违反者的结果。越轨者是那些被武断地指称为越轨的人,而越轨行为是被扣上‘越轨’这顶帽子的行为”[24]。
标签本是某个单一个体的特质或行为表现,标签定义就意味着该类特质和表现可以用某种符号形式进行指代,泛化后的标签就成为对特定群体的污名化处理。污名的负面信息往往成为吸引受众眼光的客体,受众则通过对标签表态来参与事件,并可能演化为极端化的态度。新浪大V对标签的应用迎合了受众的刻板印象,并形成态度共鸣、主张极化。方舟子与韩寒骂战、方舟子与崔永元微博掐架等,所使用的手段就是给对方扣帽子、贴标签,如用“骗子”“流氓”等标签攻击对方人格。2019年2月21日,崔永元发微博“请各位发打方骗子帖时,加上#全民打假方舟子#”;2月20日,“打残中国第一骗子,我们用了五年”;2月20日,“方骗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2月18日,“人渣太多”;等等。微博认证为巨人网络董事长、粉丝859万的微博用户“史玉柱大闲人”在2019年4月24日发微博称:“为了私利做人没底线,那就不是人是畜生。”[25]部分新浪大V以标签化的叙事口吻加侮辱性的用词对客体形象进行构建,实质上产生了撕裂社会共识的效果。
(四)反智文化和语言污化现象盛行
美国思想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中首先提出“反智主义”,揭示了大众对精英文化的反感。在微博中,反智文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将受众设定为低素质群体,传播反权威、反精英的抵抗性话语。在审丑、反智文化思潮下,新浪大V顺应众多网民的需求,以极端情绪化的语言彰显自身的标新立异和对现实的反抗。2015年7月3日,演员文章发微博“拿不出证据,老子弄死你们”[26],事情的起因是网友爆料了与他相关的夜店传闻。2011年11月7日,粉丝数319万、认证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孔庆东发布微博“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重复了一个排比句:……”“刷刷拉黑……狗娃们,继续上呀!”[27]微博认证用户王思聪于2019年1月18日发布微博“吴秀波你可真够坏的”;1月19日,“热搜撤得够快的,然而你还是坏得让人害怕”;3月17日,“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子?”诸如此类的情绪化表达在彰显大V个性的同时也污染了微博环境。大V用户的情绪化表达也成为粉丝群体争相模仿的对象,对网络规范语言体系的使用有潜在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