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新浪大V言论的应对策略

第九章 规范新浪大V言论的应对策略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利益;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的网络空间,会极大地损害人民利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相关部门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引导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

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作为高度社会化的新媒体,在发挥正能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包括空前庞大的网络化虚拟空间冲击现实社会秩序、自媒体成为社会风险因素以及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等。商业化操作一旦失当,就会影响新浪大V的品质及其信息的传播效果,如果微博成为一个被广告主控制、被商业利益左右的平台,那就违背了传播的初衷,失去了传播的意义。社交媒体用户在享受自由言论力量释放快感的同时,也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颠覆。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因知名度、信任度较高,其表达行为更可能引起情感共振与广泛模仿,这意味着对他们的表达失范行为进行依法治理,同样会发挥社会效标作用。

失范与规范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规范以遵从为指标,可能会失去社会灵活性;失范以离散为指标,可能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宽容度的提高,失范与规范的对象不断演化。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所以,对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的表达规制是社会各方力量互相博弈的结果,需要平衡表达自由与表达规则、社会创新与失范行为控制、社会总体目标与现实具体利益等各种关系。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应该反思如何应对社交传播语境下的失范现象,而不是一味地享受社交传播平台带来的传播便捷和新奇感。社交传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已然是大势所趋,既然平台不变,应该改变的就是“搭台唱戏”的人了。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媒介大环境,在以社交传播语境为基础的平台上“唱戏”,成为规范用户媒介行为的重点[3]。规范新浪大V言论不仅需要大V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微博用户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