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注意力资源稀缺
2025年09月26日
二、新媒体时代注意力资源稀缺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14],信息爆炸导致了人们的注意力短缺。注意力有各种形态,人们通常将它视为一种无形的、有限的、最基本的心理资源。注意力短缺不仅是指各种形态注意力的总量有限,也指每一种注意力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的扮演只有在获得他人注意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社会互动都是在注意力的交换中实现的。依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任何一个层次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注意力的交换。所谓获得尊重,也就是获得更多的关注,马斯洛把自我实现即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视作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毫无疑义,这种需要的满足与一个人注意力的历史配置和现实投入密切相关[15]。
微博是全媒体化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呈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新浪大V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已经实现了明显的社交粉丝运营效果。与互联网空间信息供给的无限性相比,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关注与自己有关或足够吸引眼球的信息,其他未被关注的信息就成为无效信息。如此一来,人们的注意力就成为稀缺资源。传播者要想使自己发布的信息有影响力,甚至引领舆论,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其次是留住用户的注意力[16]。事实上,一些人把骂脏话当成吸引眼球的一种辅助甚至是“主要”手段。部分大V几乎天天骂人,甚至“不骂不开口”,不仅粉丝们不会因此反感他们,社会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们便逐渐形成此种作派[17]。为了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注意力,新浪大V偏好“剑走偏锋”,难免在道德、法律、纪律等方面有所逾越,出现表达失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