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新浪大V的权威

一、打破新浪大V的权威

社会大众借助媒介技术可以跨越时空,自由地实现个体话语表达,形成各种各样充满话语张力的舆论场。大众的多样性媒介话语表达与他们的情绪、态度、心理和各种诉求密切地勾连在一起,必然会在一些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诸多前所未见的矛盾与问题,大大增加了现代社会的风险性[25]。拥有众多粉丝的新浪大V与粉丝通过话语互动,促使粉丝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信息的分享传播,既强化了自身的身份特征和价值认同,也反过来巩固了自己在粉丝心中的权威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微博的强大交互影响已经使把关人和把关对象两个角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受众(网民)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微博信息的把关过程[26]。通常来说,一般大众既缺少了解真相的渠道,也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在针对某一事件表达观点时,如果缺少独立思考的判断意识和自律自主意识,将更容易盲目追随扩散面大的表达与评论,从而形成裹挟性的“舆论审判”。这种“舆论审判”甚至会导致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伤害[27]。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从众性,广大网民在特定情境下会表现出人性中的戏谑、狂欢化心理,造成一种失序、空虚和无畏的民粹景象,各种话语的聚合、交错与分歧往往会造成话语民粹主义倾向[28]

公众面对谣言时,既不是一击即倒、毫无反抗之力的,也不是火眼金睛、明辨是非的[29]。在新浪大V的情感煽动和同质群体施加的“压力”下,媒介素养较低的公众如“墙头草”一般人云亦云,缺乏批判、辨析能力,媒介素养较高的公众则善于思考,有意愿了解事件真相。在微博空间,用户堪称“宽容的上帝”,部分用户不可避免地对免费信息抱有极大的宽容态度。这种宽容的态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证伪的权威信源渠道而使他们对权威习惯性认同,另一方面则是对新浪大V借势营销的习惯性适应[30]。新浪大V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并不代表权威立场。微博用户不应视新浪大V的观点为绝对真理,要就事论事,避免盲目跟风从众,敢于打破对新浪大V的盲目崇拜,敢于质疑和批判新浪大V的不当表达,始终站在真理和真相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