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网络立法,依法治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法律是保障网络安全最为有效的武器,作为依法管理新媒体之执行主体的政府,必须加快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及时出台微博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避免管控盲区的出现,推动新媒体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这些都是硬性的把关手段。
自2011年开始,相关管理机构与微博平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微博的管理规定,包括提出“后台实名”要求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以及推行用户信用与等级制度的《新浪微博社区公约(试行)》《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制度(试行)》等,管理范围覆盖微博用户与微博内容,为微博空间治理奠定了基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8年制定的《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确立了防堵有害信息传播的规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5年1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了一项打击网络谣言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2]2019年清明节期间,“呼和浩特网警巡查执法”账号接到网民举报,本地一名新浪大V(微信账号为“麻式贞元策划”)公然发布侮辱四川凉山救火英雄的不当言论,随后回民区公安分局进行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关于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规定对麻某某予以刑事拘留。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出现了一股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歪风,少数“语出惊人”的新浪大V参与其中,严重扰乱了社会认知,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现行刑法中并没有单独设立“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罪”,因此不能形成震慑作用。2020年6月28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进一步加大了司法惩戒力度[13]。国家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制定统一的网络管理法,以对网络空间的管理体制、管理原则、管理对象和违法处罚等作出统一规范。只有整合多方力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形成网络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