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的新闻事业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新闻事业不仅是强大的精神、道义力量,而且还是强大的经济力量;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它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介的商品属性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当媒介的产利功能被过分强调时,就会直接导致媒介出现拜金主义倾向。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拜金主义的产生与中国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但它真正盛行却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资产阶级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殖。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资产阶级的逐利拜金思想也传了进来。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的不完善有关。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同时还是一种消费经济,依靠消费引导生产,依赖消费拉动经济。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这就有可能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们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对金钱过分崇拜的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从经济领域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都要讲等价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视作金钱利益关系[6]。在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市场化的竞争模式就会催生“唯金钱”的极端衡量标准。当拜金主义与主体意识的非理性膨胀合谋,就必然滋生消费主义[7]。
微博平台上时尚、美妆、财经、美食、动漫、游戏、电商等垂直领域的迅速发展就是消费主义的突出表现。在当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很多新浪大V把粉丝当成市场营销的“客户”,在服务客户的营销理念下,为了吸引受众关注,新浪大V的议程更偏向受众趣味而非公共利益,公众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营销”。部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借着对某一事件的推动来实现背后的营销目的并获取利益,使社会公众在盲目跟风的心态下参与其中,最终扩大事件的影响力[8]。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新浪大V更加肆无忌惮,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偏离新闻价值,无视公共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