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内容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群体,将师德建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经典研究著作中的人才品质研究和近代西方个人品质理论研究为基础,将高校青年教师品德建设问题放置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视域中,采取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探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道德价值观,突出道德品质尤其是高等学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在社会道德品质建设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这一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道德品质现状,以此为构建现代社会高等学校道德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二)总体框架

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各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状况,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体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时代意蕴。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梳理,从经典著作的理论角度,深入思考师德建设问题,把握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问题的价值意义。

从五个不同的阶段,理清道德建设在整体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角色担当,进一步确认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价值;并且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为更深入地探讨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立必要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比照。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总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实状况。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年轻化的年龄优势、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个人修养,整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是教育战线上不可或缺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当然问题也是存在的,拟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方面来集中探讨。

在总结已有的师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高校青年教师道德的现实状况入手,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忽视个人修养、缺乏职业认同、缺乏对学术道德的关注等问题,从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和高校体制建设三个角度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欠缺的原因。

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视域进行教师品德建设研究,不仅要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意客观事物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品质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体系和基本规范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品质建设的现实情况,明确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科研水平,完善教师考评体系建设。

探讨文化、价值指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之间的关联,确定其对于构建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