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教师道德品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课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言行举止无一不对受教者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选择发挥着指引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赋予高校师德建设重要的时代特征,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推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培养个体价值,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促进高校自身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指引高校办学方向,确保师德建设的正确发展,满足高校办学水平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它的提出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团结一致,统一思想,使全国掀起了学习的高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社会发展,根据社会需要,简明扼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任务,突出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的指导思想,甚至可以体现出我党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的政治优势。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道德建设的传播者,运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提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建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内容包含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又提出“五爱”思想,提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步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进行深入提炼概况。《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继承,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思想,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领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思想,是针对意识形态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积极理论创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创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以及共产党发展规律的战略思想,是丰富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的重大举措。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适应国情的新变化而提出
国际社会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格局都处于急速变化的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仍占据优势,各种力量相互角逐,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建设的发展阶段,整体势头良好,机遇难得。但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改革触及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利益格局也会发生变化。意识形态的转变会导致社会生活产生多样化,思想的独立性增加了,社会意识也会产生多样化。多种意识形态并存,为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挑战。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后,根据自身的历史定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其本身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要求,国内外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更应该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理论建设紧密结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直接对人民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彻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具有结构合理、思维缜密的特点,它将党的意志、人民的意愿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运用政治理论,展示社会价值,使它能够代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社会主义核心理论是社会历史走向的标杆,代表和谐社会所认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代表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旗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了价值层面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包含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是中国人民社会价值的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做出的价值选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意识形态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特色建设做出贡献,凝聚和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提倡社会新风尚。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核心体系建设,重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逐步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多样化的现象,求同存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教育系统,深入教育对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群体意识成为道德教育思想的主导,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人民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举止,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激发人们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思潮的核心,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展现了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也反映了整体的思想诉求。作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发展先进思想、改造落后思想、克服错误思想,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层次性的统一、整合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总而言之,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动摇,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与价值和谐,铸造全民族普遍认同的思想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