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25年10月13日
后记
工作三载之后,始终无法忘记校园的书香氛围,宁静致远,朗朗乾坤,思虑再三,为了更好地沉淀自己,满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重新踏入母校的大门,潜心攻读,师从秦在东教授,开启了漫漫求学之路。
在我攻读博士期间,得到了秦在东教授的悉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照。秦老师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师德高尚,睿智独特的见解,循循善诱的教诲,开阔了我的思路,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本课题从选题、思路构建、提纲拟定、数据分析到精修细改都得到了秦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要十分感谢黄师母,在生活和工作上对我的关心与爱护!
此外,感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来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祥林教授、唐万君教授、万美容教授、梅萍教授对我专业领域的指导与教诲。感谢姜红老师,在我读书期间,始终伴随我成长,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业,既是良师也是益友。还要感谢朱爱军教授、曾巍老师、张忠老师,为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所给予的帮助与关怀。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张瑞瑞等对我的一切帮助,你们的友谊将是我最大的财富。
最后,特别感谢周伟同志,有你始终如一的默默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小小成就!
每次翻看本书,始终有不完美之处,不够精细,留有诸多遗憾,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