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指向的角度来看,个体价值能够体现既是社会价值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社会价值最终发展的着力点。树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体系,其本身的出发点就是要为个体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深一层来说,也是以增进个体幸福为价值目标,体现个体价值。个体的社会幸福构成了社会的共同幸福,没有个体的幸福也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幸福。整个社会的共同幸福并不是个体幸福的简单相加,但个体幸福的实现必然是以社会共同幸福为基础。因此,增进社会整体幸福,必须以增进个体幸福为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指向的落脚点,虽表现为实现社会的个体幸福,但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体的人生幸福的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指向是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提供实现个体人生幸福的外在环境,外在环境的客观条件良好才有利于个体人生幸福的实现。由此可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共同的主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主体是人,社会上不同的关系以人的关系总和来体现,并彼此相互联系,形成特殊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提到过,“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概括表述,指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关系。相应地,社会价值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价值的努力,个体价值的成功必然与社会价值密切相关。首先,人与社会具有共同主体的特征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价值与个性价值的统一具有客观性的前提。其次,社会价值存在的基础是个体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个体构成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活动是由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来实现的,社会价值的发展依赖于个体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促进个体思想道德和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使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努力和担当,使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通过社会价值得到检验。让教育的主体将社会对个体的承担要求传达给个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然后升华为情感、认知和意志,并将此意识付之于行动,实践改造社会活动的过程。当受教育者还未将意识付之于行动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只能算潜在的价值,只有将此付诸行动之后,个体价值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转为社会发展动力,由此产生积极效应。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彼此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社会价值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价值,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社会价值,因此,社会价值为个体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相互实现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社会价值以个体价值为基础,个体价值体现了社会价值的验证和衍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条件,两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忽视社会价值只谈个人价值,或只谈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这两种极端的思想都是不正确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展是不利的,违背了思想发展规律的根本原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因此,在建立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者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性,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建设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