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师德目标体系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师德目标体系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的构建是对师德建设内容的明确,方法的选择和途径有着重要意义,确定师德建设达到的目标,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的特性,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目标主要概括为:对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淡泊名利、心存高远的气质。相对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目标,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更具体、更严谨,要求也更高。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的原则

政治性原则是首要目的,青年教师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前途。培养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群体应注重政治理论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洞悉国家政策法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

在师德建设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对全体学生施行道德教育,针对个别群体也须因材施教。青年教师在道德教化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我道德修养的示范性和重要性,积极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努力提升社会道德素养。

个性化原则主要反映在通过道德教育活动,结合道德要求和实际利益,贴近教师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将道德建设从理论讲坛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制度建设始终是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道德建设发展需要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管理。教师高度的自觉和自我修养都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管理,用制度代替管理,使道德教育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师德规范考评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目标体系的主体任务

“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完善制度,落实监督,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建设体系,发挥师德建设体系的强大作用,全方位培养和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体现在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建立“三位一体”模式体系。其次,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增强工作兴趣,引导其正确对待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最后,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学术观。

(三)加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构建

1.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营造师德建设的整体格局,积极开展信念教育,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促使广大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现行的学术制度体系,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将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术主体和学术道德的维护者,倡导正面积极的学术氛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劣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成败和学校是否发展。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职业水平,在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约束言行举止,通过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突出道德模范的示范教育作用。

2.制度是师德建设的保证

制度的作用就是增强教育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不断推进师德教育的深入发展。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政治学习的内容,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开展学习教育,促进教师提高对个人肩负社会使命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制度完善学习和管理,加强考核,保证学习的次数和时间,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达到政治学习的真正目的。

业务培训制度是培养高级人才,创新知识技能,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设立的,高校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坚持业务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依据高校培养培训工作的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教育技能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学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个人学术视野,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更新知识结构,拓宽专业视野,挖掘学科深度,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

运用激励机制保持师德的先进性。通过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身边的典型进行积极宣传,把学模范和总结先进任务相结合,突出对青年教师努力的肯定,树立先进典型,合理运用网络、电视、校报等传播媒介加以推广,使广大青年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的重大,树立良好的理想追求,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

3.监督是关键

将监督检查落到实处,与个人奖惩相挂钩,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加强对师德教育的坚持,将师德教育工作列入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将师德教育学习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评价内容,定期检查学习情况,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相挂钩,形成良好的教育导向,促进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职业声望的提升,都有利于推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对教师奖惩有原则性的规定,学校可以依据这些规定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不断涌现的典型事迹积极鼓励,予以表彰;对于违反教师法律法规,道德败坏、品行不良的教师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通过施行奖惩制度,约束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使他们从内心敬畏教师规范,明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后果,从而约束个人行为,遵守行为准则。

以构建“三位一体”的方式建设高校青年教师道德规范,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层次性,高校青年教师在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道德修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师德修养,推进高校教师道德目标体系的实现。

总之,高校一旦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必然会促使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提升教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坚持做好师德修养教育,加强学术行为监督,培养优秀学术文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基础。

【注释】

[1]范恪劼.论现代大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文精神构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56.

[2]彭斌,龙显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教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37.

[3]赫丽红.加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06(3):75.

[4]罗兵.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2014(4):23.

[5]侯平安.“耻”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43-45.

[6]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125.

[7]佘双好,田贵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5-18.

[8]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98.

[9]王艳.教师道德反思[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4):35.

[10]刘文,王永章.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7.

[11]彭斌,龙显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教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138.

[12]唐磊,姜庆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目标及途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