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建设价值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这也就是说,统治阶级要想始终占据对社会的统治地位,必须运用政治手段,时刻让能够体现自身利益的思想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导向是社会思潮的生命线,将党的思想教育作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再生产的重要政治工具,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对人民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意识的认同,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同时将个人思想与国家、集体利益紧密结合,提高整个社会价值对个体价值的认同,使个体意识到国家和集体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宣传的方式、方法,大力推广社会价值,深入个体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合理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群众和干部的关系、党员和群众的关系,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形成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思想教育对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宏观上来讲,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在推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特征的所谓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经济规律,在有意无意之间,对社会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体在经济行为过程中发挥主观意识,提高竞争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在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前提下,将党的思想方针、路线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从微观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科技观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个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或阶级将规范的政治观念和道德准则作用于社会个体,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让他们具备社会或阶级需要的社会道德,并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被规范的政治观念和道德准则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观念,被赋予特定的政治内涵和政治目的。文化价值中的多元化因素必然会包含特定的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播途径,使人们的生活无意识中可以对此进行接受,在个人的社会行为中不自觉地体现,形成相应的政治规范和行为准则。新时期的社会文化丰富多元,采取批判和包容的方法,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进行借鉴和吸收,对落后的文化进行坚决的改造和批评。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是伴随着新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的新型产物,被赋予了时代的含义。生态环境教育是新生代的领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关注的事务,需要了解它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何种关系的问题。那么,人与自然构成了巨大的生态体系,将人、自然、社会纳入研究的视野中,运用科学发展的可持续思想,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建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崇高道德情操,才能真正解决新时期面临的诸多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