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崇高理想

二、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崇高理想

道德建设自十七大写入报告以来,党对道德建设十分重视,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目的在于提高个人品德层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价值观念,当人们的价值观念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形成了价值体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反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意识的方向,影响人们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高校道德品质有不同的表述,涵盖社会对教师道德品质的要求,始终不变的核心内容为热爱教育事业,忠于理想,为人师表。新时期,明确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教师在政治上立场坚定,思想上信念坚定,做人方面诚实守信,做事方面务实求真,在工作中善于团结协作。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树立崇高的思想

师德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治观念和业务水平,要求高校教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研习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也提高,要求他们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包含道德修养和师德建设的任务,提出开阔视野、爱国敬业、与时俱进。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规范师德行为示范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水平为重点。

高校是汇集高科技知识与人才的集结地,也是开拓创新、传授知识的主体,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反映出来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对教育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低下、学术风气败坏引发全国范围的探讨,也促使人们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

(二)学术道德建设重在引导价值取向

学风建设包含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学术良好风气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学术道德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对社会道德进行辨析的过程,学风建设始终围绕教学活动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等多项工作。将学风建设作为长期工作机制来抓,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强调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的指导,监察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领域的违纪行为和学风建设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崇尚优秀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学术风气败坏、学术道德缺失是导致学术不端的根源,在当前意识形态多变的形势下,高校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诚信教育,规范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深入开展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活动,将学术公平正义落实到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中,摆脱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理,主动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抵制不良学术风气。

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的丑闻频频出现于报端和杂志,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是高校管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学风管理以往更多依赖社会舆论,很少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学校在学术风气和道德风尚建立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责无旁贷实施规范化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净化风气。学校可以采取定期宣讲与培训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制度,组织培训新员工,强化岗前培训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青年教师道德认识。为加强管理,提高教师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学校应当出台科学严谨的学术评价制度,以规则促进成长。同时健全学术评审委员会制度,将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纳入体系中,公开展示学术成果,接受全校乃至社会的监督,引导教师规范学术行为、端正学术风气,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