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一)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观念正逐步被新的道德观念体系取代,师生得到的认同逐步多元化。高校肩负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在道德规范方面领先于社会,应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表率。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步构建平等友爱、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升教化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面临现实与理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面对各种思潮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突,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高校道德建设活动引导、启发和带领大学生走出困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道德教育具有教化功能,对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有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对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理性参与政治活动,增强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在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道德价值观,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特别富有感染力,振奋人心。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道德品质的优良关系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命运。高校道德品质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相应地,现代教育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依赖的要求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必需。高等教育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师生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内涵,优化知识结构,扩展能力范围,加强自身修养,促进自我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