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进个体幸福
道德与人的幸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让人感到难以把握,人们或从宗教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不同寻常的关注,其中以艺术的结果最能打动人。《感天动地窦娥冤》中,“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莎士比亚戏剧中,“重视伦理天性的人,必须遍受各种颠沛困苦的凌虐,灭绝悖义的人,才会安享荣华”,足以使人对道德与人的幸福关系问题更加穷追不舍。人在世间取得必要之物,发展需要之物,而目标必须置于重要之物之上,如果抹杀灵性修养的需要,则人生找不到真正的归宿,也谈不上真正的幸福感。人所取得各种重要成果与成就,作用于人的内心,最终都会以个体幸福的形式喜形于色。个体所做的事,如果不能给他本人带来幸福,说明这件事本身对他本人来说就没有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应以增进个体的道德幸福为价值指向,体现人生意义的价值指向,提高人们的道德幸福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化育人的功能。
增进个体幸福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向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向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指向就是要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而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有利于个体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会对社会和他人带来福祉。对个体来说,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会以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和愉悦感的形成表现出来,这就是个体的幸福感。人生的追求,到最后就是对人生幸福的感受,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人对个体人生幸福的理解与感受会有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感。但它们有一点都是相同,都是在寻找幸福的感觉和追求个体的人生幸福感。个体的人生幸福感取决于个体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即使个体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假如个体的人生目标仅此而已,那么个体会因此认同人生的满足而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个体不管处在何种生活状态,都会对幸福充满向往,对能增进其个体幸福感的事物,都会充满好感、热情与期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可以增进个体的幸福感,这种功能有利于推进个体的教育指向,并产生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讲,对个体价值指向的首要出发点必然以增进个体幸福为价值目标。
教育是教导个体怎样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任何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会增进个体幸福,并最终以幸福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个体来说,幸福感是最珍贵的精神礼物,也是心灵最稳定、最持久的愉悦的感受与体会,这是任何物质回报所不能及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可以不注重社会的物质回报,但绝不会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个体对自身人生的良好表现的最好回报与鼓励,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认可与尊重,深情感受与体会,以及社会对个人的认同与赞许。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树立个体的信心,增强个体的勇气,给予个体精神上的鼓励,都会有利于增进个体的人生幸福感。增进个体的幸福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指向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出发点就是以增进个体幸福为价值目标,落脚点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激励等功能,最终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不仅仅在于以增进个体的人生幸福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个体的人生幸福。要实现个体的人生幸福,就是要个体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幸福;然后要教育人们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最后让人们明了实现人生幸福的益处是什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与激励,个体会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从而对自我产生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