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和原则

目标是主体人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意设定的,教师师德建设目标是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实践需要,在教师队伍发展和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目标的设立,应具有符合现实的可行性。之前我国对于高校道德建设方面处于空白阶段,即使具有条款约束,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获得实际效果。为了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

高校教师师德目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宏观指导的导向指标,以科学全面地反映不同层次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规范。也就是说,教师师德建设需要紧密贴近教师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主体作用,将先进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遵从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道德发展过程。将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目标进行科学规划,按照实际情况构建道德体系,使之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而克服陈旧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主要受到两种价值取向,文化取向和人本取向的影响。前者是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后者是高校教师师德发展的主观需求。高校教师师德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兼顾两种价值取向,在遵循主观和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目标进行规划和梳理。

首先,根据高校教师个体职业发展需求和道德发展规律,将师德建设目标按照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将师德建设目标总结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四个单元。其次,将师德目标按照道德发展规律以纵向、横向和时序分解为若干层次小目标,并逐级分解设定子目标。将子目标按照隶属关系从大到小、从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进行有序排列,形成结构鲜明、层次清晰的目标集合,构筑科学有理、系统全面的师德建设网结点。再次,按照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分解子目标,构筑横向、纵向的师德建设目标体系,保障目标体系的完整性。

将教师师德目标体系进行归类、分解,按照个人情况进行定格,形成依次递进、相互链接、彼此相关的教师道德目标体系,更好地呈现出教师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的主体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特点,由于道德建设的过程受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个体道德水平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点。从整体来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目标体系主体内容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道德分工的角度来看,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从职业修养方面来看,包括忠诚、勤勉、踏实、克己、修身。

1.从抽象意义上讲,不同视角反映师德体系的各个层次

教师师德建设是逐步发展进步的,它包含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三个层面。道德理想是对高校教师的最高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重点在于个体自我的道德约束,是每个高校教师都应当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原则是高校教师的行为准则和终极要求,包含教师应当遵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要素。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道德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侧重要求行为举止、个人修养,直接限定教师的表现与行为。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彼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体现道德目标深入浅出、由繁到简的科学规律。

2.从道德分工的角度来说,师德建设的目标体系包含“四德”

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包含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是以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来划分道德目标的规范,反映出教师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方面所应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其中道德信念是核心,职业道德是重点,社会公德是基础,家庭美德是摇篮,四者构成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

3.从教师职业的修养方面来看,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多种道德要素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多种道德要素,包括忠诚、勤勉、踏实、克己和修身的道德要素,并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忠诚是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个人的全部,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勤勉是工作态度,因为有了一份热情和爱,就更愿意深入其中,乐于分享,再多的苦与累都不会放在心上。踏实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工作十分辛苦,发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握和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将心思用在工作上,将感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将业务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绩。克己是对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要求,社会纷杂,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要能够抵制各种不良言论和思想,需要教师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规范个人言行,在学生面前做模范表率。修身也是职业道德的要素,个人的整体形象直接反映出素质和修养。高校教师作为高等学府的教育传承者,他不仅仅代表个人身份,更是教育传递的使者,通过强化自我约束和提升,在自明谨慎中不断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