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南
2019年10月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学习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要意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紧迫、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时代性和时效性相统一,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前列,经济实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巩固国家政权,精神失落了,国家就不能称为强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要提高认识,深刻把握纲要的总体要求,认识到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事关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解决道德领域的问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作为着力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可以说,“四德”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核心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家庭方方面面,以此为着力点,是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新安排,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就是说,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建设,必须常态化、长期化,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四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功能,落到实处,形成制度化的保障,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将道德规范融入日常生活中。中华传统美德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培育而形成一套规范,比如仁爱、守信、民本等,里面蕴含深刻的价值内容。现阶段,我们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每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
(二)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中个体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道德观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颁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中华民族是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追求升华道德境界,道德的内涵中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髓,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发表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形成积极向善的社会力量。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巩固全体人们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道德风范。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复兴为目标,因此我们青年一代肩负重任,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应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依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关键能力,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就要求青年一代要继承优秀传统中的美德,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创造出优良的业绩。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党立足于实现民族伟业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是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的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这一历史性的进程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根本性、趋势性和不可逆性。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必然影响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就包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新时代,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生活层面,而应该提升到社会责任、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公益精神层面。因此,坚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导道德实践,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深化公民道德建设与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更高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加以支撑。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种意识形态铺天盖地出现,必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以及网络道德建设的新问题,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受到不良思想文化以及有害网络宣传的影响,某些领域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状况,社会治理的不健全,导致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道德滑坡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言行问题比较突出;还有网络诈骗现象突出,突破道德底线,妨害人民基本生活状态以及伤害民族感情、国家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高度重视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建立道德惩戒的常态化机制,从而稳定社会政治局面,为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的道德支撑。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找准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遵循新发展理念所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道德建设的规律,积极创新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的形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三)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高校落实落地
高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的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这对推动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发展,形成良好的政治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公民道德素质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提升关系着整个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完善。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核心内容融入课堂、书本,融入社会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德润心、敦风化俗,让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高校落实落地。
以思政课理论教育为主渠道,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贯穿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着力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价值观念。以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尊法、学法、守法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律规则意识。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更好塑造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行,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修养。
以传统美德教育为灵魂,厚植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根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在人格塑造与价值选择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高校要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道德思想理念,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育人资源,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事迹,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激励学生积极提升道德意识。同时,充实网络手段,创作和生产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网络产品,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使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营造明德守礼的网络氛围。
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新时代将爱岗敬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需要高素质劳动者,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内化职业道德理想,规范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用科学理论和生动实践诠释劳动价值和真谛。根据高校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特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培养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的意识,强化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让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服务、国际盛会服务等,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责任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注释】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23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5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7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0.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6-20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5-16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3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36.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6.
[1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160.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30.
[15]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J].研究与实践,2006(3):4-8.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65.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06.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10.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800.
[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3.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4.
[22]习近平.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先进代表[EB/OL].(2005-02-28)[2020-01-11].http://www.gov.cn/xinwen/2015-02/28/content_2823258.htm.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9.
[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45-146.
[2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8.
[28]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2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
[3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2.
[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0-10-29)[2020-11-19].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0/1029/c64094-31911510.html.
[3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范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9]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6-09-10)[2020-03-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10/c_1119542690.htm.
[4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