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形成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确立

一、经验形成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确立

改革开放的大阔步进程是在十四大召开后体现出来的,并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召开,江泽民发表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以南方谈话为基础,总结了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发展的历程,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的认识从经验教训中得到深化,提出符合精神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论,进一步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1994年1月24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江泽民在会上提出道德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分清主次,结合先进性和广泛性培养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保留精华,去其糟粕,重在观点建设。

1995年9月28日,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发表题目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认为要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5],加强舆论引导,摸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规范的道德体系、充满激情的文化氛围、振奋艰苦的创业精神。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加以明确,成为2010年远景目标任务,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被提高到突出地位,党和政府面对落后的精神文明的严酷现实,决定以实际行动进行解决。

1996年10月7日,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社会改革道路上的重要战略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尤其在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情况下,把握好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前人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对经济、政治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日益丰富。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基层工作抓起,将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结合起来,既有前瞻性又有具体内容,强调思想性、理论性又要求可操作性,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件建设的理论基本形成,思想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前进,社会道德风气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