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 流芳千古(序二)
晓 雪
读了《大理州文庙书院匾联诗词碑文集萃》,我兴奋、激动、惊喜,甚至感到震撼而又有点惭愧。
我是在洱海边出生、长大的大理人,15岁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工作,这70多年,也曾无数次回到大理,却不知大理州每个县市,甚至有的乡镇、村庄都有文庙和书院,而且全州竟有38个文庙、108个书院之多。
感谢大理白族自治州孔子学会的同志们,集中力量,分成4个调研小组,在大理州各县市宣传、文化、文物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对全州12个县市及乡镇、村庄的文庙、书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两个多月细致深入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座谈。调研结束后又查阅了大理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所得,对所有文庙、书院的匾联、诗词、歌赋、碑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编成初稿后,又先后10次修改校对,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么一部图文并茂、流芳千古的重要著作。
我之所以说“流芳千古”,是因为它通过对38个文庙和108个书院的研究和介绍,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大理地区文庙密集的盛况,展示了大理地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的深厚积淀,展示了大理各族人民尊师重教、崇尚礼仪、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无疑是大理儒学文化研究方面一个可以流传下去的历史文献和重要成果。
198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布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文化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大理有如此崇敬孔子、不断“吸收孔子的智慧”、大办书院、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今天就应当更自觉、更自信且更自豪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按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我对《大理州文庙书院匾联诗词碑文集萃》一书的出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晓 雪:当代著名白族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名誉委员;云南省文联第三届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副主席;云南省作协第四届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艾青研究学术峰会名誉会长;国际诗人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