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文庙及书院概述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县城祥城镇东距省会昆明市331公里,西距州府大理市71公里。县境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与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与宾川县毗邻。南北最大跨距74.5公里,东西最大跨距62.5公里。祥云县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8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6642人,有汉族、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回族6个世居民族。
祥云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县份之一。
1962年,在清华洞发现新石器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这些文物足以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1964年祥云大波那发现战国铜棺墓。出土了100余件青铜器,有青铜六畜、铜质房模型、铜锄、铜锛、铜打纬刀等。铜质房模型、六畜及生产工具的出现,证明了战国时期这里的先民是定居的农耕民族。
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其王投降;因梦见彩云南现,故取名为云南县,县治设在云南驿,属益州郡。云南驿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是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商铺林立,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仿佛在诉说着茶马古道千年的辉煌。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平定云南,改品赕甸为洱海卫,云南县城从现云南驿迁至现祥云城,县卫合一,并建洱海卫城(今祥云县城)。
1918年,因县名与省相同,故改称祥云县。
二战期间,云南驿成为中印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由此通过。云南驿机场是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也是中国空军第38站驻地和从杭州迁来的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校址;飞虎队的飞机从这里起飞,出击日军。古驿道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开设了著名的华美餐厅、纽约餐厅等。祥云是滇西交通的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是大理州的东大门,距昆明仅282公里,至大理机场30分钟车程。境内昆瑞高速公路、广大铁路、320国道、祥宁路、祥临路等8条重要公路、铁路在县城形成交会点,拟建的泛亚铁路在祥云接口。祥云县已初步形成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地,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梁。
祥云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历史悠久且规模宏大,规制齐全,历朝历代不断修缮维护,一直保持着建制文庙的功能和作用,可惜在历史的岁月沧桑中,祥云文庙未能逃脱毁灭的劫运,现仅存尊经阁和仓圣阁。
祥云历史上的书院据不同记载主要有6所,即城南的九峰书院、城北的龙翔书院、城西门的鹏飞书院、城东的五云书院、米甸乡万清梨园的万清书院、马街乡汪情村的云程书院。但由于历史的久远及书院作用的局限,这些书院均已损毁不存。

祥云文源广场孔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