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后文庙

乔后文庙

洱源县乔后镇,南距大理市121公里,东距洱源县城72公里,北距剑川县城62公里,群山拱围,形成凹槽式的小集镇。康熙《剑川志》载:唐宋时期属大理府剑川县管辖,延续至1961年10月,撤除大县划归洱源县。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发现卤盐井后,原名“北坡井”,后改为乔后铺、乔后井、乔后镇至今。因盛产食盐,古往今来,商贾云集,经济较为发达,明清时代自然村都设有私塾、义学、书院,地方文化较发达,人才辈出。

明清两代,乔后以村为单位设学馆、私塾延师课教。清末民初改部分私塾为公办国民高等小学校,公办学校与私塾并存,校内均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牌位。学校开学第一天,由校长老师带头对牌位行跪拜礼,其后学生依次拜礼,最后行拜师礼。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各村私塾义校自行举行祭孔活动。乔后镇高等小学校由盐场公署官员、地方绅员、耆老、家长,举行“三牲”(猪、牛、羊)酒礼,进行隆重祭孔大典仪式,学校师生高唱《赞孔歌》。夜幕降临,全体师生举行“提灯会”,周游四街。活动年年如此,延续到1948年。

凤羽文庙对联

2004年,乔后当地民众受全国各地祭孔、祭黄帝陵的影响,推选9位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的中老年人负责筹建孔庙,了却夙愿。在粮管所一块空地和几间破烂危房的基础上,全民自筹捐资,于2005年初开始动工,2006年11月11日竣工,举行开光典礼。乔后镇在外地工作的离退休人员,都回乔后镇参加孔庙落成祭孔大典仪式。

孔庙单檐歇山顶,飞檐斗拱,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圣像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台阶全部用汉白玉围栏,大殿木格子门请剑川木工雕刻,为三层透漏,选用“八仙过海”的诗意图案精雕而成。

从整体看,孔庙殿堂高大,塑像庄严,造型美观,巍然耸立在乔后镇青山绿水之间,十分壮观。

乔后文庙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