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及以前(1911年以前)大事记
东汉元和二年(85年)大理乃“建学立师、叶榆之有学始此”(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
唐先天元年(712年),南诏晟罗皮立孔子庙于国中(《南诏野史》)。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时期曾在政权机构中设“慈爽”兼管教育。
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王阁罗凤攻破越嶲西泸(今四川西昌南)时,俘获西泸县令郑回。郑有“儒学”被任命为南诏王室教师,教授王室子孙(《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南诏派遣子弟到四川就学,前后达五十多年,学成归来的数以千计(《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
唐长庆三年(823年),南诏劝丰佑设学校、置教官,以益州人张永让、国人(唐朝中原人)赵永本为之(《道光云南志钞》)。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创建大理国,设“儒官”管理文化教育。在大理国时期,曾“开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读儒书者”(郭松年《大理行记》)。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云南行省参政郝天挺建大理府学宫。在元中统年间(1260—1264年),大理赵州(今弥渡、凤仪一带)考取中统科进士苏隆一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设云南(今昆明)、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九月,黜国子助教单仲佑为云南大理儒学教授。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永平创建社学。
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浪穹县(今洱源县)知县蔡宾杰在县城北建立龙华书院。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大理府建立苍麓书院。此后大理府各州、县大小书院纷纷建立。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大理府王兴禹捐建大理府义学。
清光绪三年(1877年),云南提督杨玉科捐建大理府西云书院,“属五府三厅”[大理、丽江、楚雄、永昌(今保山)、顺宁(今凤庆)五府和永北(今永胜、宁蒗)、蒙化(今巍山)、景东三厅共有],生员较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云南学政司借大理西云书院院址创办迤西高等学堂。同年,开始选送出国留学生。先后派出四十多人。有著名军事家杨杰,音乐家李燮羲,教育家王九龄、董泽、杨琼、束用中、赵甲南等。留日女生有张佩芬等七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大理周宗洛、陈文政创办太和县公立女子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