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书院

洱源县书院

洱源县先建有学宫1所,后建有10所,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所、清代的有7所。

洱源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自汉学(儒学)传入大理地区以来,洱源的儒学发展迅猛。有文字记载,从南诏时期(唐代)就有大量私学、学馆、家学、家馆面世,元朝始建有学宫。在元、明的基础上,清代进一步完善了教育体制和办学规模。

清代教育蓬勃兴起,清王朝的文教政策、教育体制基本沿袭元、明旧制,依然奉行尊孔读经的政策,且比明朝更加严密。仍设置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体系,除继续设置学宫、开办社学、书院等地方官学外,还创办了义学,私学更加兴旺发达。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书院已损毁消亡或易为他用。清末,全国掀起“废科举,兴学堂”的高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云南成立学政部,大理地区的官学、私学都纷纷改制,办成新式教育的小学堂、中学堂。

洱源县明代建有书院3所,清代洱源县境内共有书院7所。

邓川州古代书院较多,查阅到的已有12所,多为清代修建、创建。义学有10所,起建时间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凤羽镇在雍正年间建有2所书院,一为凤翔书院,一为起凤书院。义学1所,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建。